2025年5月,中国的零售销售数据迎来令人振奋的增长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5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长达到6.4%,不仅大幅超过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期的5%,而且增速明显高于前一个月的5.1%。这一表现是自2023年12月以来的最快增速,显示出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态势。零售销售的飙升直接得益于政府推出的多项消费刺激政策,包括消费补贴和商品置换项目,此外,电商“618”购物节的提前预热和扩大的免签入境政策也极大促进了消费活动的增长。特别是在上海豫园等知名消费区域,人们排队购买珠宝首饰的场景已成为了消费回暖的象征。消费的回升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在面对持续的通缩压力和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消费需求的回暖成为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重要支撑。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显现出复苏过程中的复杂性。与零售销售的强劲表现形成对比的是,工业产出的增速有所放缓。2025年5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5.8%,相比4月份的6.1%有所下降,也略低于市场分析师预测的5.9%。这一表现反映了制造业与工业领域存在的压力,包括全球贸易环境的波动、部分产业链调整以及内外部需求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至5月份累计增长3.7%,低于市场预期的3.9%,且较1至4月份的4%有所放缓。投资领域的表现同样呈现分化,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持续萎缩,降幅达到10.7%。
房地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其持续下滑无疑对整体投资和消费信心造成了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疲软还反映在房价的走势上。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分别录得-1.7%、-3.5%和-4.9%的同比跌幅。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不仅制约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可能削弱消费者的财富效应,进而阻碍消费的持续恢复。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官方对未来保持谨慎态度,强调当前阶段存在多重挑战,包括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中美贸易关系近期虽出现短暂缓和迹象,例如双方达成的90天关税停火协议,但对出口的提振有限。
5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超过34%,创下自2020年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然而,出口总量的下降部分被对东南亚、欧盟及非洲等其他市场订单的增长所抵消,显示出中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调整和一定韧性。劳动市场方面,城市调查失业率有所改善,5月份下降至5.0%,为去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这表明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有助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信心。尽管消费出现了明显回暖,但多位经济学家提醒,消费增长可能存在短期集中释放的特点。一些消费政策补贴已经接近用尽,部分地方政府暂停了商品置换项目,后续财政支持尚未到位,消费刺激的持续性面临不确定性。
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也可能受到政策调整的拖累。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除非出台更多需求侧刺激政策,否则消费的反弹可能难以持久。财政政策方面,市场预期北京或将在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初适度增加财政支出额度,延续对消费和产业的支持,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有可能回落至4.5%以下时。但当前阶段,政府更倾向于稳中求进,避免过度依赖刺激措施以防产生结构性风险。未来,拉动消费的重点或将逐步从商品转向服务领域,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增长。同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仍将是推动工业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的关键。
整体来看,2025年5月中国经济数据体现出明显的“复苏和挑战并存”特征。零售销售的快速增长显示出内需的强劲回升,政府补贴和电商活动等因素为消费注入动力。然而,工业产出的放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提醒人们,经济复苏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和不确定性。鉴于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需要精准施策平衡各方面需求。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贸易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通过扩大消费、深化改革、加快产业升级等手段,努力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未来半年内,关注中国政策动向及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将成为洞察该国经济走向的关键。
随着财政政策的适度发力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中国经济有望逐步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格局,确保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