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商业卫星数量的迅速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国防部(DoD)正面临着将其分散的卫星通信系统转变为类似互联网那样的统一、高效且互操作性强的网络的艰巨任务。军方期望建立一个“企业卫星通信”(enterprise satcom)系统,能够实现军事、商业及盟国卫星之间的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的网络自动切换,确保在敌方干扰或攻击的情况下通信畅通无阻。然而,这一宏伟目标至今仍未实现,原因在于技术标准缺失、硬件分散以及多方利益纠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卫星通信领域缺乏如同移动通信行业3GPP那样的全球统一标准,导致各大卫星服务商纷纷开发自有专有技术,系统间难以兼容。以OneWeb和亚马逊Kuiper为例,其调制解调器和终端设备无法互换,为军方的跨网络通信带来了极大困难。五角大楼内部则出现了所谓的“量身定做的披萨盒”问题,即各军种使用不同的卫星终端,每次切换商业服务均需采购昂贵的硬件升级配件,这不仅费用高昂,而且维护复杂,难以快速响应战场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五角大楼提出要以软件升级替代硬件更换。当新的波形技术出现时,能随时通过软件刷新终端设备,无需重新采购和安装全新设备,从而极大提升响应速度和灵活性。军方也积极引进像SpaceX星链这样的先进商业卫星系统,它们以特有结构规避了互操作性难题,终端与卫星网络紧耦合,提供了快速部署与覆盖能力。然而,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并非长远之计,五角大楼担心这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和战略依赖,因此坚持构建多供应商、多轨道、多国家的混合卫星网络。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防部制定了名为企业卫星通信管理与控制系统(ESC-MC)的计划,旨在构建一个可提供统一运营视图的指挥中心,自动化选择和切换最佳通信路径,保证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尽管如此,ESC-MC的效能深受地面设施现代化程度的制约。
现有大量地面站建于传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时期,亟待升级以适应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MEO)和地球同步轨道(GEO)等多轨道混合需求。同时,五角大楼正加紧开发“混合终端”设备,能够通过软件实现跨网络无线切换,舍弃传统采用硬件替换方式的繁琐流程。美国空军有望于2026年前率先部署首款混合终端,陆军和海军则采取“爬行-行走-跑步”三阶段渐进策略,力求稳步推进终端革新。虽然技术障碍尚存,行业观察人士仍对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卫星通信行业近年来在多网络路由和虚拟化技术方面已有显著进展,赋予系统更强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唯一难点在于军用网络对安全和可靠性有极高标准,协调多家公司和政府部门资源合作推行统一标准是一大难题。
众多专家强调,构建真正的空间互联网不仅要求卫星和终端技术,还必须对地面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定义。负责指挥通信基础设施部署的军方官员Mike Dean直言,“我们经常关注空间部分和终端,但经常忽视了地面环节的复杂性”,只有整合地面资源,确保信号顺畅接入地面网络,才能实现卫星网络系统的真正统一与智能化。五角大楼也明白,当前以硬件为核心的“终端设备是摆布全局的尾巴”的局面必须终结。未来希望用软件升级的服务器替代各种繁琐的调制解调器和转换器,实现新的通信波形随时上线,硬件投资明显降低。尽管目前尚未有类似3GPP那样统合性的卫星通信标准,但业界领导者认为行业整体正朝着更开放、更兼容的方向迈进。作为国防通信战略的核心,系统多元化被认为是提升网络弹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有效路径。
通过跨轨道、跨供应商、跨国家合作整合资源,才能建立起真正具备强大生存能力和全域覆盖的混合卫星通信网络。五角大楼对混合卫星网络的投入反映了其对未来太空战争和信息优势的高度重视。未来战争中,通信通畅与信息优势可能决定战场态势,任何系统缺陷或标准障碍都可能成为致命短板。实现卫星通信网络的统一与智能化是技术进步与战略需求的必然趋势。尽管现阶段困难重重,五角大楼及整个卫星通信行业正积极探索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与多方合作的有效路径。相信随着各方协同努力,未来的军用卫星网络将真正具备像互联网一样灵活、快速、无缝连接的能力,为国防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