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迅猛发展,虚拟资产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既带来了金融创新的机遇,也催生了复杂多变的风险,尤其是在洗钱和非法资金流动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数字金融生态也在快速演变,如何有效监管加密货币交易、遏制犯罪活动,成为政府和执法机构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香港海关与香港大学联手打造了一套前沿的加密货币取证工具,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追踪和分析虚拟资产交易的能力,为打击跨境洗钱犯罪提供强大支持。香港海关助理专员黄浩然透露,自2021年至2025年5月,该部门已处理七宗涉及逾九十亿港元的加密货币洗钱案件,显示出加密交易在违法资金流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案件涉及境内外多方主体,交易复杂且跨越多个法域,单靠传统执法手段难以应对。为破解这一难题,海关积极寻求与学术界及金融界的合作,借助香港大学强大的计算机与数据科学技术,研发能够追踪虚拟货币流向的取证技术。
此前,香港海关已与香港大学合作运用其取证工具调查版权侵权案件积累了宝贵经验,此次合作则升级聚焦虚拟资产领域,建立更具针对性和深度的数据分析平台。香港大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姚绍明指出,随着加密资产类型和应用场景迅速增多,潜藏的风险也愈加复杂多样,现有法律法规尚未完全覆盖所有新兴风险点,且部分加密平台的安全性尚存隐患。这无疑对执法取证提出更高要求。联合研发的取证工具能够从链上数据入手,解析跨链交易、匿名钱包互动及复杂的资金转移路径,在满足证据规则的同时极大提升案件侦查效率。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助力执法人员揭示资金流动背后的真实主体,为法院审理提供有力数字证据,有效提高对加密犯罪的遏制和处罚力度。香港海关强调,跨境洗钱案件的特点决定了任何单一机构难以独立应对,必须通过多方协作形成合力。
为此,双方也积极推动对本地及国际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近日举办的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吸引来自中国大陆、印度、新西兰等八个司法辖区的执法代表参加,促进经验共享与技术交流,打造更广泛的合作网络。香港目前正处于数字金融布局的关键期。作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e-HKD)试点项目的第二阶段,香港探索数字人民币及跨境结算的多种应用场景,力求实现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无缝融合。在此背景下,建设先进的加密货币追溯机制不仅保障交易安全和合规,更体现出港府平衡促进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策略。业内专家分析,香港海关与香港大学的合作不仅提升了执法取证的硬实力,也推动了法规制度的完善和数字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随着监管工具逐步完善,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将对香港市场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充满信心,吸引更多正当资金流入,促进金融生态的持续繁荣。
此外,加密货币追踪技术的应用还助力多层面监管联动,从打击洗钱、反恐怖融资到保护普通投资者权益,都展现出积极成效。这种技术驱动的跨界合作模式有望成为全球其他城市和金融中心的范例。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及加密资产种类不断创新,香港海关与高校的联合研发工作也将持续升级,探索更多智能化、自动化的侦查方法,以应对快速发展变化的数字金融世界。同时,这一合作将推动政策制定者更全面理解加密资产的风险与机遇,推动立法和监管框架与时俱进,提升整体金融治理能力。在全球深化金融数字化变革的潮流中,香港正通过科技赋能和国际合作走在前列,拥抱兼容开放的数字金融时代。依托先进的数字追踪和取证工具,守护金融秩序安全,为加密货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助力香港迈向更加包容与创新的金融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