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夜晚的城市灯光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璀璨的霓虹广告牌到璀璨的街道照明,光明不仅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复杂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长期以来,公众和科学界对城市夜光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街灯层面,然而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最近,一项依托公民科学的研究项目通过创新应用,系统性地调查和分析了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光源,它背后的意义深远,既拓展了我们对城市夜光的理解,也为光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公民科学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以大众的参与为核心,不仅丰富了数据的采集渠道,也提升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2021年,德国及部分邻近地区的志愿者们使用专门设计的“夜光者”应用程序,步行调查了超过22平方公里的区域,识别并分类了234,044个灯光源。
这些数据涵盖了18种不同类型的光,包括私家窗户灯、商业橱窗、广告牌、街灯及装饰灯等。如此庞大且具体的地面数据,为空间遥感影像提供了重要的地面校准,使得卫星观测的夜间辐射数值得以转换为更直观的“每平方公里灯光数量”。这项工作实现了从抽象的卫星数据到具体地面安装灯光数量的关键转化,为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 研究发现,在德国的城市中心,绝大部分光源并非公共街灯,而是用于广告和美化的灯光。事实上,广告和装饰性灯光数量超过街灯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在夜晚早些时候,街灯的比例相对较低。到了午夜时分,虽然很多商用及装饰性灯光关闭,街灯的数量相对比例有所上升,但它们仍比其他光源稀少得多。
基于这一发现,估算出德国全境在午夜时刻仍有约7800万个灯光源亮着,这一数字远远高于约950万个公共街灯的总量,揭示了光污染控制的巨大潜力所在。 人工光源对环境的影响早已引起广泛关注。光污染不仅模糊了我们夜空中星辰的光辉,还对生态系统和生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例如,鸟类迁徙过程中会被城市灯光吸引,造成惊群甚至死亡。人工夜光改变了夜间生态环境,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动物的觅食活动。更广义地讲,夜晚的强光暴露被证实会影响人类健康,引发睡眠障碍及其他生理问题。
此外,城市的持续亮灯也造成能源浪费,增加碳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目标构成挑战。因此,理解城市灯光的构成和分布,对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公民科学项目收集的数据,研究团队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灯光的属性,如遮蔽程度、亮度和颜色。结果显示,约一半的公共街灯是全遮蔽设计,有效抑制了光线向上散射,从而减少了对天空的光污染。然而,建筑物外墙照明和泛光灯的遮蔽率明显较低,大量未遮蔽的灯光直接向上射出,成为天空光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路灯多数呈橙黄色调,商用和装饰灯光多为白色光源。
不同光色不仅影响视觉感知,也影响光的传播和生态效应。通过对光源详细分类,研究指出定向控制和多样化光色选择在减轻光污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照明不仅仅涉及环境保护,更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传统政策通常主要针对街道照明的节能改造,忽略了广告灯、商业建筑外窗及私人住宅灯光带来的排放和光污染问题。此次研究强调仅聚焦于街灯的治理策略存在显著盲点,呼吁管理者以及决策者需扩展视角,涵盖更多类型的光源以制定全面合理的照明政策。例如,法国已经启动了广告灯光限制政策,要求在行人较少时关闭亮度较高的商业灯光,既满足商业需求,又实现光污染减缓。
类似措施在城市规划中具有推广价值。 借助公民科学这种创新方法,公众参与环境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研究不仅实现了大规模数据采集,还提升了参与者对光污染及其危害的认识。参与者遍布多个城市和乡镇,他们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家提供了多角度、多时段的数据支持。通过培训确保数据质量,活动还促进了社区内的环保意识和政策倡导,推动城市实现更加人性化和生态友好的夜间照明管理。 然而,公民科学也存在一定局限。
此次调查区域主要集中在德国,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仍需进一步验证;同时,由于项目主要在公众可见区域进行,私有场所和高层建筑光源采集相对不足。此外,车辆灯光等移动光源的贡献尚未明确。未来结合更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和城市规划信息,利用智能照明系统的实时数据,将构建更加全面和动态的城市光环境监测体系。 研究团队还发现,通过简单模型难以准确反映各类灯光对卫星夜间辐射的贡献,这与地形、建筑高度、街道布局和灯光方向的多样性有关。为此,未来需要结合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数据,发展复杂的光辐射模型,以精准解析夜光源对天空亮度的影响。此举将有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缓策略,实现科技和政策的协同发展。
在能源紧缺与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合理管理城市照明刻不容缓。除了提升照明设备的能效,调控非必要灯光使用时间和强度同样关键。采用运动感应控制和夜间灯光关闭策略,既能显著节省能源,也能保护夜间生态环境。私家住宅窗户的光泄漏往往被忽视,但其数量众多且时间持久,鼓励居民使用遮光窗帘同样是简单有效的措施。通过公众教育和政策引导,多管齐下方能实现城市夜光的可持续管理。 总而言之,城市灯光远非单一的街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光源类型和用途。
借助公民科学的力量,我们首次获得了大规模具体的光源分类数据库,揭示了城市灯光的真实结构和动态变化。这不仅为光污染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城市环保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明确方向。未来持续开展类似的公民科学项目,并结合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智能照明数据,将推动全球城市照明向绿色、智慧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城市的夜晚,不仅应是灯火辉煌,更应守护生态和谐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