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AI)正迅速改变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然而中小企业在这一波技术革新中却显得步履维艰。根据美国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最新的《小企业与技术调查》,仅有24%的小企业主表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AI技术,例如ChatGPT、Canva和Copilot等工具。相较于传统大型企业和科技巨头,中小企业的AI应用率明显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AI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并未因为AI的引入减少员工数量,而是通过技术解放了员工的生产力。达拉斯一家名为Lynn Pinker Hurst & Schwegmann的精品律师事务所,则成为了这一趋势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创新方法利用AI有效破解了传统法律职业中的“杂活儿”,彰显出AI在小型企业中的巨大潜力。 这一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Chris Schwegmann以别开生面的思维方式,将AI赋予如英国首席大法官John Roberts或者文学形象福尔摩斯那样的“人格”,让技术不仅仅充当简单的自动化工具,更成为富有创造力的“法律智囊”。
在面对对方律师提交的辩护材料时,Schwegmann使用名为Harvey的法律技术平台,模拟这些知名或虚构人物的思考方式,用他们的视角分析案件问题。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法律工作的框架,激发跨学科的灵感,激活了法律创意的火花,同时确保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合乎法律规范和判断。 这既节省了时间,也提升了工作的质量。Schwegmann透露,以往需要数周完成的资料审阅和案情分析工作,现在AI可以在几天内高效完成。在事务所拥有50名律师的规模下,AI并没有替代员工,而是帮助助理律师和合伙人从繁琐的日常任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用于更具挑战性的战略性思考和指导年轻律师。这不仅提升了团队的整体战斗力,也让资深律师有更多时间发挥其指导和培养人才的价值。
NFIB的调查显示,AI的使用率在企业规模上存在明显分化。员工规模在个位数的小公司中,只有大约21%的企业使用AI工具,而拥有50名及以上员工的企业中,这一比例接近50%。这反映出规模较大的小企业往往更有资源和能力整合新技术。正如NFIB报告所指出的,较小企业在利用AI上存在较大劣势,但通过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推动,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公平竞争的氛围正在形成。 对于未来的AI应用,63%的受访小企业雇主认为在未来五年内,人工智能在其行业中的重要性会逐步显现,12%更是认为AI会变得极其关键,只有极少部分企业不看好AI发展。当前普遍的AI应用场景主要涉及沟通、市场营销与广告、预测分析和客户服务这些基础而关键的业务环节,彰显AI在助力企业提高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方面的重要角色。
由此看来,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一大利器,虽然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法律行业的案例特别具有示范意义,因为法律职业历来强调独立判断和思辨能力,AI的引入并非在取代人与岗位,而是通过模仿顶尖智者的思考路径,为律师们提供新颖思路和加速审查的力量,实现人机协作的完美结合。 此外,另一项由Reimagine Main Street与PayPal联合开展的调查也印证了类似结果。该调研聚焦于收入在2.5万美元至5万美元的小企业,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已经开始在日常工作中整合AI工具。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AI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给他们带来了更大成长空间。 Schwegmann深信AI技术让他们得以“快速审阅、理解、整合和回应”,消除了诸如法律文件轰炸这样的竞争优势,推动法律战场趋于公平。
这种通过技术弥补人力不足的局面,未来或将成为众多行业尤其是资源受限的中小企业的必选路径。 展望未来,AI技术将继续演进并渗透更多业务流程,从数据分析、客户互动,到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甚至涉及人才招聘与培训。随着软件工具的智能化和易用性提升,预计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突破技术门槛,实现数字转型的跃迁。政策支持、技术培训以及AI工具的适配和定制将成为关键信息点,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的深度融合。 总结来看,尽管目前中小企业的AI渗透率仍低,但它们正逐步体会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力量。以法律界的创新实践为典范,利用AI帮助员工摆脱繁重的重复劳动,释放创造力,实现智慧办公,成为小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新动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经验的积累,中小企业在AI领域的差距有望逐渐缩小,迎来更加公平且富有活力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