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量子计算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加密货币领域,量子计算被认为可能会对现有的密码学体系构成威胁,进而影响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安全性。然而,Strategy公司的执行董事长、知名比特币支持者迈克尔·赛勒对此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关于量子计算即将摧毁比特币安全的说法是一种营销神话,被某些利益相关者夸大,用以推广所谓的“量子抗性”代币和产品。赛勒的这一立场引发了广泛讨论,同时也为比特币的安全未来提出了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思考路径。量子计算对比特币潜在威胁的根源在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
传统加密技术,如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依赖于经典计算难以破解的数学难题,比如离散对数问题。与此同时,量子计算机如果拥有足够的量子比特规模,理论上可以利用如Shor算法这类量子算法快速破解这些传统密码算法,从而威胁公钥的安全性。正因如此,许多安全专家和加密货币社区成员担忧,量子计算的突破可能导致私钥暴露,进而发生资金被盗的风险。然而,迈克尔·赛勒指出,目前这种威胁被严重夸大。首先,现在的量子计算技术还远未达到能够破解比特币加密的规模。在技术发展的现实路径上,构建一台足够强大且稳定的量子计算机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工程挑战。
其次,赛勒强调那些宣称量子计算即将毁灭比特币的说法,多半是某些商业机构或项目的市场营销手段,目的是通过恐慌心理促销所谓的“量子抗性”代币。赛勒明确表示,“主要是那些想卖给你下一个量子‘悠悠球’代币的营销花招。”此外,他还特别提到像谷歌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不会蓄意研发能够攻破现代密码学的量子计算机。因为这不仅会破坏它们自己公司的根基,还会危及美国政府和银行系统的安全利益。这表明量子计算被用以攻击比特币密码学的可能性并非近在眼前。对比特币安全的信心与区块链的技术适应性密切相关。
赛勒提到,比特币社区和开发者并非坐以待毙,事实上,面临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区块链技术历来擅长通过软分叉和升级手段来增强系统安全性。例如,通过替换或升级签名算法来引入更抗量子计算的密码学方法。Blockstream公司CEO兼密码学家亚当·巴克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承认量子计算威胁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会变得重要,但现实时间尺度远比媒体报道更长。他建议比特币网络应逐步引进更加量子安全的地址格式,比如使用Schnorr签名和SLH-DSA tapleafs。这些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在安全性上更具优势,还能让用户逐渐将资产转移至更加安全的地址,而无须目前承担高昂成本。
亚当·巴克特别提醒,面对这类技术威胁,应该采取有计划的准备措施,而非被夸张的头条新闻带来的恐慌情绪左右市场。他认为只有理性和透明的信息传播,才可能稳定比特币价格,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波动。量子计算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加密技术也在同步进化。社区、开发团队以及研究者都在积极关注量子密码学的最新进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区块链系统,以保证未来的数字资产安全。总的来说,关于量子计算威胁比特币的论调应当理性看待,避免成为某些营销噱头的牺牲品。迈克尔·赛勒从行业领袖的高度提醒市场参与者,短期内量子计算对比特币不会构成致命威胁,而且未来的升级路径也已经在规划之中。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社区驱动特性,意味着它能够灵活适应技术挑战,保障网络安全和用户资产的安全。面对量子计算的潜在影响,比特币用户和投资者应保持关注但不必恐慌,积极支持相关技术改进,共同维护数字货币生态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