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当局揭露了一处庞大的非法加密货币挖矿场,该矿场伪装成一个工业厂房,隐藏在一个占地三万平方米的公有土地上。经查,这个所谓的“厂房”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所有的设备和场地均系虚构,矿场运营方通过租赁不存在建筑的幌子向第三方提供设施,却实际从事未经许可的加密货币挖矿活动。该非法挖矿场每月产生的收益估计超过460万卢布,约合5.8万美元,年度收入近70万美元,规模之大令人震惊。该矿场周边由铁丝网严密围栏保护,内设大量矿机及配套电力设施,直接连接镇内电网,且未经能源部门的合法批准使用电力,造成当地电网负载过重,存在停电及安全隐患。能源官员多次警告该矿场存在严重的火灾和公共安全风险,但运营方未予理会,致使当地监管部门最终介入调查并下令立即停产整顿。俄罗斯近年来对加密货币挖矿业务持欢迎态度,2023年正式将其合法化并推出税收政策,期望此举为国库增收数十亿卢布。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电力资源有限,尤其是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内的地方政府对挖矿业务实施了限制。尽管如此,不少矿工为逃避高额电费和严格监管,选择非法接入电网或以居民用电价格偷盗电力,给当地基础设施和社区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该矿场案件是近年来俄罗斯非法挖矿问题的缩影。仅今年6月中旬,在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另一起事件中,执法人员在一辆卡玛斯卡车内发现了95台矿机,车辆未经授权接入10千伏电力线路,涉嫌盗电。涉案人员在警方赶到前迅速逃逸。这一连串盗电及非法挖矿事件引发了俄罗斯能源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2024年因非法挖矿给俄电网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00万美元。司法机关也在加大打击力度,此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能源公司员工被查实收受贿金,协助非法矿工偷电,涉案金额超过900万卢布。俄罗斯联邦政府为应对这一问题,已经出台了多项电力使用规定,禁止在多个地区高峰时段或冬季严寒季节进行加密货币挖矿,部分矿业重镇设立了挖矿禁令,以保护稀缺的公共能源资源。对合规企业而言,这种政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全国重要的低价电力供应地,伊尔库茨克地区专门针对矿业推出优惠政策,但自今年四月起该地区也实施了全面禁令,以缓解能源压力。与此同时,高科技犯罪分子也将目光投向加密矿业领域。
安全公司卡巴斯基近期发现一个名为“图书馆幽灵”的黑客组织,专门通过恶意软件入侵俄罗斯及独联体的工业和高校计算机系统,秘密安装门罗币矿机软件,同时窃取重要的加密货币钱包信息和私钥,其影响范围和资金损失不容小觑。俄罗斯加密货币挖矿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合理合规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挖矿规范化,助力经济多元化转型;另一方面,非法挖矿带来的电力盗窃和安全隐患,以及网络攻击的高发,使监管部门面对严峻挑战。通过本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非法矿场的大规模取缔行动,展示了俄罗斯加强电力资源保护、维护公共安全及打击非法数字资产挖矿的决心与力度。长期来看,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推行合理的电价政策,并加大技术手段防范非法矿业活动,将是保障俄罗斯加密货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市场参与者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运营,共同维护俄罗斯数字经济秩序,为全球区块链行业树立良好典范。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全球各国都面临类似的监管考验,俄罗斯通过严厉执法与政策调整,展现出政策敏锐性及执法力度,旨在实现行业的可持续与安全发展。
未来,加密矿场的合法化落地以及对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利用的支持,或将成为俄挖矿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此次查处事件无疑为相关行业敲响警钟,提醒投资者、企业及政府部门时刻警惕行业风险,加强系统治理和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