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联储在众多关注中再次决定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25%至4.5%的区间不变,这是连续第四次维持利率稳定。面对前总统特朗普的多次公开呼吁美联储降息,市场和公众都在热切关注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美联储究竟会否响应特朗普的诉求进行降息?特朗普曾持续表达对当前利率水平的不满,他认为美国的利率远高于欧洲等主要经济体,拖慢了经济增长,使得美国的资金成本变得过高。然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面临通胀压力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复杂局面,他们需要在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之间寻找平衡点。特朗普战略中的降息诉求能否实现,成为2025年美联储议题的焦点。美联储之所以暂缓降息,主要源自两大难题。首先是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广泛关税政策,引发了进口成本上升,推高了通胀预期。
这种贸易壁垒带来的商品价格上涨,迫使美联储维持较高的利率以遏制通胀,尤其是在核心通胀率预计从2.5%升至3.1%的背景下。其次是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日渐明显,美联储需要防止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经济增长率预估已从1.7%下调至1.4%,而失业率预计从4.2%上升至4.5%,反映就业市场略有疲软。此种复杂局势使得降息举措风险加大。降息有助于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短期内对经济有积极推动作用。然而,过早或过度的降息可能助长通胀预期,推高物价,甚至可能导致未来更严峻的经济问题。
美联储掌门人鲍威尔多次强调,货币政策必须依据“谨慎、客观、非政治”的原则,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变化。他指出,虽然经济表现出韧性,包括稳定的就业市场和适度增长,但美国仍面临贸易政策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美联储内部对此前景意见并不一致,部分官员支持今年实施两次降息以缓解经济压力,而另一些则主张保持利率不变甚至更谨慎。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向的预期也出现分歧。一些分析师认为,鉴于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且贸易紧张局势未明朗,降息步伐将相较前期预期有所放缓,2025年内可能只会有一次降息甚至没有。与此同时,特朗普则呼吁加快降息节奏,声称美国正在失去与欧洲等地在利率竞争中的优势。
欧洲央行在过去一年中已累计降息八次,基准利率目前降至2%。欧洲通胀低于美联储目标,经济增长也较弱,因而更有降息空间。特朗普利用这一点来批评美联储,称美国利率过高,阻碍了制造业和出口。然而专家指出,美国经济和通胀环境与欧洲存在本质区别。美国的通胀率仍高于目标水平,经济体表现相对更强,货币政策因此需要更为审慎。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言辞上,特朗普曾多次公开批评鲍威尔管理不当,甚至称其“愚蠢”,但鲍威尔表示不会因政治压力而改变独立决策立场。
降息决策对美国普通民众生活影响深远。保持高利率使部分贷款如信用卡、汽车贷款和部分抵押贷款的成本维持较高水平,给负债较重的家庭和企业带来压力,尤其是中低收入和高杠杆消费者。但与此同时,工资增长超过通胀,使得实际购买力有所提升。住房市场也因利率持续高位而承压。5月份住房开工率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美联储希望通过稳定物价来实现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不盲目追求快速降息。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同样给美联储决策带来影响。
中东局势紧张,可能引发能源价格短暂上涨,间接推高通胀,迫使美联储继续保持警惕。人工智能的影响也被鲍威尔提及,虽然目前还难以预测其对劳动力市场的长远影响,但技术变革是未来经济结构不可忽视的变量。综合来看,美联储正处于“不进则退”的艰难抉择中。降息虽有利于短期经济刺激,但贸然行动风险巨大,任何令通胀预期失控的举动,都可能带来更深远的经济损害。特朗普希望通过施压美联储达到降低利率目的的做法,虽然具有一定政治效果,但对于独立运作的美联储而言,是难以左右的。未来几个月,美联储将紧盯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通胀走势及经济数据,谨慎调整利率路径。
下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定于7月底举行,届时是否出现调整,将成为市场焦点。投资者、企业和消费者均需保持审慎,及时跟踪政策变化和经济指标,合理安排财务计划。对普通民众而言,理解美联储利率政策背后的复杂权衡,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高利率环境下的个人和家庭理财挑战。美联储的目标始终是实现稳定的价格水平和充分就业,尽管政治人物有不同声音,但专业机构的独立判断依旧是保障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随着2025年下半年展开,美联储的动向将直接影响市场信心和经济走向,而特朗普呼吁降息的风声亦不容忽视,但最终是否落地,将取决于严峻的经济现实和多重风险考量。未来,美联储还需在稳物价与促发展的双重使命中持续发力,力求为美国经济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