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数字资产逐渐被全球投资者认可,尤其是在传统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其避险属性和增值潜力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许多上市企业通过公开市场增发股份或发行债务的方式筹集资金,进而买入比特币,希望通过这波数字货币浪潮实现公司价值的快速提升。然而,VanEck数字资产研究负责人Matthew Sigel近期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重要观点指出,比特币购买公司当前正面临着极具挑战性的风险局面,甚至面临战略“退场”的必要思考。Sigel特别提出,当一家公司的市值持续低于其所持比特币资产净值时,继续通过发行股票筹资购买比特币可能不仅无法创造价值,还会严重稀释股东权益,带来负面影响。Semler Scientific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生动地证明了此类隐忧。Semler作为一家医疗科技公司,自2024年5月首次购入比特币起,到目前已累计持有约3808枚比特币,资产规模达到4.046亿美元,位居所有上市公司比特币持仓排行榜第十三。
然而,尽管比特币价格今年持续走高,Semler的股价却同期大幅下跌45%以上,市场资本从最初的高点滑落至4.347亿美元上下,市值与比特币净资产的比例(mNAV)跌破1倍接近0.82,显示出市场对公司比特币持仓价值的疑虑加剧。当公司股票持续低估比特币净资产价值时,仍以发行股票为主的融资策略势必降低投资者信心,增加资本结构压力。Sigel提醒其他比特币购买公司需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在权益融资的市场溢价消失时应果断暂停增发计划。若股票价格连续十天低于比特币净资产价值的95%,公司应审慎评估是否继续进行股权发行防止进一步稀释股东价值。同时,应重点推动股份回购,当比特币价格上涨而股票未能有效反映这种价值提升时,通过回购促进股价修复。此外,持续的市值折价还应促使公司启动战略评估,考虑通过合并、拆分甚至终止比特币投资策略的方式调整发展方向。
VanEck的建议不仅强调了资本市场对比特币持仓估值的市场现实,也彰显出管理层在激励设计和经营决策中的新逻辑。Sigel指出,企业应将高管薪酬与每股净资产价值增长挂钩,而非单纯依据比特币持仓规模或者总股本变化,避免为短期规模扩张埋下隐患。新时代的资产管理策略需要更加注重股东价值的可持续性,以避免因盲目扩张导致的资本流失。除了财务层面的考量,市场对比特币的情绪和流动性同样是影响这些企业股价表现的重要因素。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依旧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胀压力、货币政策调整以及监管环境趋严,均对数字资产价格产生连锁反应。部分散户投资者转而退出市场,使比特币持仓集中于少数机构手中,波动性降低但系统性风险加大。
上市公司若继续依赖激进的股权融资用于增持比特币,难免面对投资者信心的波动引发的连锁反应。结合Semler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资产与公司股价表现脱钩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醒更多企业在扩张之余务必强化风险管理,实施健康的资本运营策略。战略选择的多样性也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部分公司考虑通过分拆比特币持仓单独成立子公司,给予市场更清晰的资产标的和管理边界;也有公司倾向于维持长期持有,视比特币为企业未来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部分企业选择渐进式退出,减少比特币比重,降低资产波动风险。对于广大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而言,VanEck的观点为识别数字资产投资中隐藏的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随着比特币生态的持续演化,包括监管政策的完善、市场结构的成熟以及技术创新的推进,上市公司的比特币持仓策略也将不断调整和优化。
企业应以更加审慎和前瞻的态度面对市场波动,积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缓释机制,以保障股东长期利益。同时,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也决定了投资者对举办比特币资产的信心。仅凭短期价格波动轻易放弃或持续扩大均非理性选择,平衡风险与收益,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色与资本结构,是实现数字资产价值最大化之路的关键。综上所述,比特币购买公司面临的不仅是数字货币市场价格的挑战,更是资本运营与股东价值管理的系统性考验。VanEck的风险提示敦促企业必须及早布局防范措施,从暂停增发、启动股份回购到战略性检视业务方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未来,数字资产投资与传统企业价值创造的融合将愈发紧密,唯有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公司,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