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对移动应用市场的控制逐渐成为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作为移动操作系统两大巨头,苹果和谷歌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分发渠道,这种局面引发了业界对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诸多担忧。2025年6月,美国参议员发起了针对此现象一场新的立法尝试——《开放应用市场法案》(Open App Markets Act,简称OAMA)。这项跨党派法案旨在限制苹果和谷歌对应用商店的垄断控制,鼓励市场多元化发展和技术创新。 《开放应用市场法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21年,当时多位参议员曾尝试推动类似立法,但因强大游说压力而未能取得实质进展。此次重新提出的法案在保持核心目标的同时,加入了更多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安全的细化条款,并设置了新的平台准入和责任规范。
主导该法案的参议员包括马沙·布莱克本(Marsha Blackburn)、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迈克·李(Mike Lee)、艾米·克洛布查尔(Amy Klobuchar)和迪克·德宾(Dick Durbin)。他们一致认为当前苹果和谷歌作为“守门人”的角色不仅抑制了创新,还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法案明确指出,这两大公司通过对应用分发、支付系统和开发者政策的垄断,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和交易成本的增加。 《开放应用市场法案》计划通过多方面措施重塑应用市场生态。首先,法案保护开发者向用户提供较低价格和促销信息的权利,防止平台垄断对价格的干预。其次,允许用户在设备上进行应用“侧载”,即直接从第三方渠道安装应用,打破仅能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的限制。
此外,法案鼓励引入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替代支付系统,促进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用户也将获得更大控制权,能够自由选择和管理设备上的应用。 此外,法案设立开发者保护条款,禁止应用商店基于不公平或歧视性理由限制或阻碍某些应用的市场入口。为避免安全和隐私风险,法案要求建立透明的规则和保障机制,确保消费者数据和设备安全不受侵犯。值得关注的是,法案还特别涵盖了先前云游戏和应用远程访问相关的争议,规定平台不可惩罚为其他应用提供远程访问功能的开发者,反映出对新兴技术的包容态度。 尽管这项法案获得了部分支持,但反对声音同样强烈。
苹果公司一向辩称其应用商店的严格控制是为了维护用户安全,确保应用质量,保护消费者免受恶意软件和隐私泄露的威胁。类似理由也是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引发争议的核心。苹果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在法律和游说层面投入巨大资源反对该法案,2021年他们的联合法案游说资金高达近9500万美元。 公众的看法也呈现分化。有一部分用户和开发者热切期待政策变革,认为当前的应用商店规则严重限制了创新能力和自由选择,尤其是在iOS系统如此封闭的环境中。另一些人则担忧法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碎片化,增加安全和用户体验风险,甚至影响苹果等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竞争力。
而且,需要考虑的是,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和侧载应用无疑会增加恶意软件传播的风险,这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提出新的挑战。监管机构在该领域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平衡开放竞争和安全保障,而《开放应用市场法案》的规定则是在尝试制定具体的中间方案。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该法案反映了全球范围内监管科技巨头、促进数字市场公平竞争的趋势。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DMA)和数字服务法(DSA)已经分别着眼于平台责任和市场准入,亚洲多个国家也在研究类似的立法措施。美国此次再次提出《开放应用市场法案》,既是对国际潮流的响应,也体现了本国加强数字经济监管的方向。 未来若法案能够顺利通过,势必对苹果和谷歌的商业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开发者将获得更大自由度和谈判权,市场竞争将被激活,用户享受更多选择和潜在价格优惠。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推动移动应用及相关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与创新升级。 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设定合理的监管标准,防范安全隐患,同时激励企业持续投资研发,是政策制定者必须关注的问题。此外,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博弈和游说活动也将影响法律的最终形式和效果。 综上所述,《开放应用市场法案》体现了政府打破科技巨头垄断、保障市场活力与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它从技术、经济、法律和社会等多维角度出发,力图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公平和多元的数字应用生态系统。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平衡创新自由与诚信监管将成为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而这项美国议员推动的法案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努力。消费者、开发者和行业观察者都应持续关注其进展,以洞察未来数字市场的走向和可能的变革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