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技术主权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已成为各国之间政治和经济角力的焦点。尤其是在欧洲,随着美国超级云服务商(简称“超级云”)如谷歌、微软等对欧洲数字生态系统的深度渗透,欧洲各国对数字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2025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JD·范斯(JD Vance)的一场演讲成为导火索,激起了欧洲内部对依赖美国产技术的强烈反思,乃至一场早期的“超级云反抗”浪潮正式显现。数字主权,作为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的控制权,已迅速攀升为欧盟政治议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欧洲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极度依赖于美国技术和企业,这种依赖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脆弱,也让欧洲国家在数据安全和政治主权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正如多年来斯诺登事件所揭露的美国政府利用技术优势进行国际情报活动,以及云法案(Cloud Act)对美国企业数据的强制访问权限所展现的那样,欧洲对这种科技主导权的不安不断加剧。
范斯发表的演讲,批评欧盟领导层未能坚守西方民主价值观,质疑欧盟制度的合法性,更是在欧洲盟友和对手之间激化了跨大西洋之间的裂痕。在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威胁对欧盟施加关税,理由是欧盟对硅谷巨头严格监管,从而使大科技公司问题不仅成为经济课题,更上升到了外交政策的高度。在范斯演讲后的半年内,一场由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智库及反垄断专家参加的Nextcloud峰会在慕尼黑召开,重点讨论如何推动欧洲技术自治,减少对美国超级云的依赖。德国绿党欧洲议会议员亚历山德拉·盖泽呼吁欧洲建设自己的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扶持本土企业,确保欧洲技术人才留在本土,同时强调开放标准的重要性。她指出,不是闭关自守,而是在开放生态中实现真正的数字主权。经济学家兼反垄断专家克里斯蒂娜·卡法拉揭露,超级云企业在布鲁塞尔部署了“庞大的游说军团”,试图阻碍数字主权运动的发展。
她与盖泽一同发起了名为Eurostack的政策倡议,旨在推进欧洲数字自主权和增强大陆的数字竞争力。讨论中甚至有人怀疑作为欧盟支持的数字主权计划之一的Gaia-X被一些科技公司“渗透”进而让进程陷入繁文缛节,从而削弱其实际效果。尽管超级云巨头谷歌和微软试图通过在欧洲建造符合欧盟监管的数据中心和推出诸如“云数据边界”和“用户数据架”之类的产品来缓解欧洲的担忧,但Nextcloud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卡利奇克将这些举措称为“主权洗白”,因为根据美国云法案,作为美国企业仍需响应美国政府的数据信息请求,其数据主权始终无法实现真正独立。数字主权的威胁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多国遭遇美国制裁的现实中,其公民和企业突然失去对重要数字服务的访问权的情况屡见不鲜。盖泽警告称,美国政府及其支持的超级云企业可能会根据政治考量限制某些用户的服务权限。
她举例称非常容易想象特朗普政府判断某家德国企业“不利”,进而中断对其提供的数字服务的可能性。这种潜在风险驱使欧洲必须加快实现真正的数字主权。然而在短期内,欧洲企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多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软件公司都位于美国,常用的计算机芯片及架构同样掌控在美国企业如英特尔、英伟达及AMD手中。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提供了美国技术的替代方案,但与中国企业合作亦面临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风险。欧洲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努力尤其值得关注,包括台积电(TSMC)、英飞凌、恩智浦和博世共同推动的价值达100亿欧元的德国微芯片制造厂项目,旨在提升欧洲半导体产业的自给自足能力。
尽管有这些努力,美国科技企业依旧在欧洲市场赢得大量合同,甚至包括敏感的德国国防部云服务项目,这令许多与会者极为震惊。盖泽对此表示遗憾并寄希望于未来,虽然欧洲错过了最佳起步期,但现在仍应果断采取行动。数字主权的议题在英国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英国希望走自己的路,旨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英国政府在吸引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投资方面表现积极,英国科技部长近年来与硅谷巨头的会面频率大幅增加。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与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共同宣布成立主权AI产业论坛,旨在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加强英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初创企业生态发展。
尽管这一计划在名义上强调主权,但在实际操控中依然高度依赖美国技术巨头。欧盟和英国在数字单一市场内的关系和各自主权诉求让未来欧洲网络空间治理的格局充满变数。数字主权关乎国家安全、经济独立和公民隐私保护,是每个现代国家必须正视的严峻课题。欧洲的努力展现了对未来技术霸权的战略回应,但实现真正的数字自治还面临着技术、政治和经济多方面的挑战。持续提升本土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开放标准和加强政策协调,或将成为欧洲实现数字主权的关键。面对硅谷巨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欧洲需整合内外资源,应对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确保数字时代下的主权和安全。
如今,慕尼黑的会议现场不仅是技术交流的舞台,更是欧洲数字未来的风向标,标志着一场全球数字力量格局重塑的序幕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