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传统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亚马逊和沃尔玛作为零售业的领军者,正通过创新的嵌入式金融服务模式,直接切入金融领域,绕过传统银行,重塑金融生态系统。嵌入式金融技术的兴起,使得这些企业不仅仅是销售商品的平台,更成为了连接金融服务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嵌入式金融,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无缝集成到非金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通过软件平台将银行、信贷、保险等金融功能直接嵌入消费者的购物、出行、日常生活场景。亚马逊和沃尔玛等企业利用这一趋势,从简单的支付结算扩展到买现在付以后、信贷、保险等多元化金融产品,从而极大丰富了用户体验,提高了客户粘性和终身价值。这一发展趋势背后最核心的驱动力是数据。
零售巨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行为和消费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实现了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风险的有效控制,使其在提供金融服务时,能精准定位客户及其信贷能力。传统银行虽然依然掌控着资金的流动和信贷的发放,但在用户接触端却正逐渐被零售企业所蚕食。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于在购物过程中直接获得金融服务,无需跳转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界面,极大简化了交易流程,也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以亚马逊为例,其推出的“买现在,付以后”(BNPL)服务,允许消费者在结账时选择延后付款,这不仅缓解了用户的资金压力,也提升了转化率和销售额。另一方面,沃尔玛通过设立专属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结合Ribbit Capital等投资伙伴,推出了满足其员工及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创新产品。汽车制造商如奔驰、奥迪也纷纷引入嵌入式支付技术,直接将燃油支付和车辆服务融入用户的驾驶体验,彰显出这一趋势的广泛渗透力。
尽管市场依然由传统银行主导大部分资金运作,但投资界普遍认为,未来金融服务的主动权将更多掌握在能够依托大数据和技术优势的非银行企业手中。大量资本正涌入嵌入式金融初创企业,仅2021年上半年,相关领域的融资规模就达数十亿美元。众多就业于此的创业公司致力于开发包括信贷评估、风险控制、支付结算等全链条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零售、制造等行业企业赋能。与此同时,传统银行也开始警觉,积极寻求转型与合作。例如,高盛与苹果合作推出联名信用卡,摩根大通并购大众汽车支付业务的大部分股权,尝试将自身的平台优势与新兴金融科技相结合,力求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监管层面对于科技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同样高度关注。
全球监管机构担忧科技巨头利用数据及技术优势,规避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纷纷加强对于嵌入式金融业务的审查和规范。尽管如此,监管普遍认同银行的底层资本和合规功能仍不可或缺,使得嵌入式金融生态趋向于“银行与新兴技术”的合作共赢模式。未来,从消费者到企业,全链条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场景化趋势将愈发明显。零售、汽车、制造等行业将继续深挖客户数据价值,通过嵌入式金融提供定制化、无缝衔接的服务,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同时,银行业也必须加快转型步伐,拓展开放平台生态,积极拥抱创新技术,否则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亚马逊和沃尔玛的先行示范,为各行业企业提供了变革的样本,即通过技术赋能,跳出传统金融中介角色,重新定义客户关系和盈利模式。
消费者则将享受更便捷、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而金融市场也将进入一个更加开放、融合与创新的新时代。随着嵌入式金融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金融版图必将更加精彩纷呈,银行、零售、电商及科技企业的边界将愈发模糊,合作与竞争并存,创新驱动行业全面升级。亚马逊和沃尔玛破解金融密码的旅程,正引领着全球金融服务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