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概念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探索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以实现货币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尤为积极,数字人民币(e-CNY)的研发和推广一直处于行业前沿。2025年,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强调,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通过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动数字货币成为支持全球经济多极化的新兴力量。中国央行的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其打破美元垄断的雄心,也为全球数字货币的推广树立了重要典范。数字人民币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14年,中国正式启动对CBDC的研究。
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政策推动,使得数字人民币具备了较高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不同,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和管理,具有法偿性和权威性,可大幅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得以加速,结算时间缩短,成本明显降低。此外,数字人民币的透明性和可追踪性能够有效打击洗钱和非法融资行为,保障国际金融安全。值得关注的是,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兼顾开放性和监管合规,提升了公众的信任度。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美国长期以来通过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施加影响,部分国家对美国单边制裁和关税政策感到不满。
多个国家开始寻求更多元化的货币体系,中国的多极货币理念应运而生。潘功胜指出,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容易被政治因素影响,甚至成为国际制裁的工具,破坏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能够降低这类风险,促进更公平透明的国际金融环境。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路径主要包括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推动区域数字货币互联互通,以及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结算中增加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规模。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正成为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的枢纽,承担着推广和管理国际支付的重任。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也面临自身的挑战。
全球范围内的CBDC发展存在法制、技术标准和跨境监管协调等难题。各国法律法规的差异使得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市场的接受程度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西方主导的金融规则体系对新兴数字货币构成一定限制。中国央行需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边对话,为数字人民币的全球推广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也正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革。在传统货币和新兴数字资产的博弈中,稳定币作为美元挂钩的数字资产,因其高流通性成为跨境交易热点。
然而,稳定币的去中心化性质使监管更加复杂,不同国家对其态度存在分歧。相比之下,CBDC作为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受到各国央行的高度重视。欧洲数字欧元、阿联酋数字第纳尔以及以色列数字谢克尔纷纷进展,加快了全球CBDC竞赛。这种多极竞争不仅促进技术进步,更推动了货币体系的多样化。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仅是金融科技的利剑,更是中国拓展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战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货币的数字化赋予了更强的经济调控和政策传导能力。
中国通过数字人民币深化金融开放,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结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上新台阶。同时,数字人民币的普及也将助力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展望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全球扩展将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作为全球数字货币领域的领导者,中国央行将继续优化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与政策体系,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央行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的健康发展。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不仅将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将为全球数字货币生态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迈向更加开放、包容和平衡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