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作为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其核计划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其中,福尔多核设施作为伊朗最关键的铀浓缩中心,因其地理位置隐蔽、结构坚固,被认为是伊朗核计划的核心要地。福尔多建于山体深处,利用天然屏蔽以防止外界军事打击。然而,美国凭借高科技装备,特别是专门设计用于摧毁坚固掩体的GBU-57/B“大型穿孔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简称MOP),进行针对该地下核设施的打击方案研究,引发了广泛讨论。福尔多距离德黑兰以南约60英里,位于一个山区地带,其地下铀浓缩设施的深度估计在260至360英尺之间,远超过普通核设施的保护深度。这种深埋设计有效利用厚重的混凝土、岩石以及特殊的新型混凝土材料,极大地增加了对普通空袭武器的抵御能力。
美国从2004年开始设计GBU-57/B,其目标就是攻击诸如福尔多这类深埋在地下的核设施。GBU-57/B重约三万吨,长度达到约20英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非核常规炸弹。该炸弹能够穿透大约25英尺的高强度混凝土,甚至对于较为松软或普通混凝土,其穿透深度可以达到100多英尺。据相关数据推测,GBU-57/B在中等硬度岩石中能够穿透约130英尺,而在某些工艺混凝土中则可能达到接近200英尺的穿透深度。不过,福尔多的深度和其所包裹的岩石、混凝土层厚度远远超出了GBU-57/B的单次穿透极限,达到250英尺甚至更深,因此单颗炸弹无法完全摧毁设施。由于福尔多内部核离心机的排列和设计具有高度灵活性,且采用最新型高速有效的离心机,使之成为伊朗铀浓缩的主要基地。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2023年曾发现福尔多铀浓缩浓度高达83.7%,接近武器级别90%的标准,这进一步凸显其战略重要性。实施打击计划,至少需要多次连续轰炸,甚至是“一弹打穿”的极限逐层破坏才能令设施瘫痪。美军唯一能够投掷GBU-57/B的战机是B-2“幽灵”隐形轰炸机,这种飞机可以从五万英尺高度高速飞行并精准释放炸弹,利用GPS导航确保炸弹精准命中同一点。B-2的潜行能力及其携带的GBU-57/B联合起来,构成了目前威胁福尔多的唯一军事力量。其他穿甲炸弹如BLU-109和GBU-28在穿透深度和毁伤能力上均无法达到破坏福尔多的标准。除了轰炸,破坏福尔多基础设施的方式还包括持续空袭来破坏空气通风系统、电力供应以及疏散通道,甚至采用间谍活动和网络战进行破坏和干扰。
以色列曾利用类似手段,包括网络攻击和秘密行动,损害过伊朗核计划的其他设施。此外,军事专家同时提醒,军事摧毁伊朗核设施面临极大风险。福尔多所在山区域域接近伊朗人口稠密城市,轰炸或许带来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风险,但专家普遍认为铀氟化物气体有较高密度且倾向下沉,设施深埋结构可能限制了其向外扩散。军事打击可能激发伊朗更加坚定地发展核武计划,外交途径和国际谈判被看作解决核争端的更有效方式。福尔多被视为伊朗核武研究的“心脏”,摧毁它对于遏制伊朗核能力发展意义重大,但也伴随地缘战略高度紧张和复杂的技术难题。透过深入研究喷射炸弹技术、导弹运行轨迹、地质结构分析和战术规划,可以看出打击行动耗时且需要高度精确配合。
盖过目标的防护层意味着不仅仅要考虑炸弹的爆炸威力,更需拨云见日地模拟不同地层反应,调整引信深度以最大化破坏核心设施。最后,福尔多核设施的存在反映出伊朗核武计划的隐藏与防护策略,将军事威慑、地理优势和工程技术巧妙结合。面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伊朗依然在地下深处继续推进其核技术研发。这场“深坑”对决,不仅是一场军事科技的较量,更是国际战略博弈与外交角力的集中体现。分析表明,任何针对福尔多的军事行为都需谨慎评估后果,结合政治手段与技术创新,寻求长期和平稳定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伊朗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