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范围内大麻合法化浪潮的推进,大麻使用群体日益扩大,相关的健康研究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美国,现已有人群使用大麻的人数超过烟草使用者,促使科学家们更关注大麻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最新发布的一项小型研究显示,无论是通过吸烟方式摄入大麻,还是食用含有四氢大麻酚(THC)的食品,都可能导致早期心血管疾病的迹象,且这种影响类似于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四氢大麻酚是大麻中的主要致精神活性成分,能够让使用者产生“高”感。此前,动物试验曾表明大麻烟雾会对供氧重要器官的血管造成损害,但其在人类血管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尚未明确。 该研究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专家主导,其团队选取了55名年龄介于18至50岁,且不吸烟或极少接触二手烟的健康参与者,分为三组:有规律吸食大麻者、长期食用含THC食物者以及完全不使用大麻的对照组。
研究通过超声技术检测上臂主要动脉在血压袖带充气束缚后恢复血流时的扩张能力,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细胞是血管内壁的特殊细胞层,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释放一氧化氮等化学物质调节血管收缩与舒张,对于维持血流畅通及防止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经常吸食大麻者的血管功能下降了42%,而经常食用含THC食品者则下降了56%,相较于未使用者的血管反应显著减弱。这种变化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前期状态的表现,虽然尚未发现血管堵塞或斑块堆积,但受损的血管扩张能力可能预示未来心脏病的风险。此外,更高的使用频率与更严重的血管功能受损呈正相关,显示THC的剂量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含THC的食用产品不产生烟雾,依然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提示非吸烟途径的THC同样不能被视作安全。
血液中THC含量可能影响全身血管的功能,而吸烟带来的烟雾成分也对血管内皮造成额外伤害。实验室中的细胞测试显示,来自吸烟者的血清会显著减少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能力,而含THC食用品使用者的血清则表现出较小影响,说明烟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与THC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心血管功能恶化。 过去的研究已将大麻使用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联系起来。2024年初一项大型研究指出,日常使用大麻的人群发生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分别增加了25%和42%。这些风险甚至在非烟草吸烟者中也显著存在,表明大麻本身具有心血管毒性作用。美国心脏协会也发布建议,呼吁公众避免吸食或吸入任何含有THC或其他物质的烟雾,以防止心肺及血管系统受损。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展的早期信号。内皮细胞失调导致血管舒张能力减弱,促使炎症反应增加和斑块形成加剧,最终可能引发心梗或中风。研究中未直接检测血管内斑块,但功能异常已足以说明风险存在。目前的科学观点认为,大麻的危害不仅来源于THC本身,还与燃烧产生的烟雾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密切相关。 此外,心率失常等心脏节律异常事件也与大麻使用有关。部分研究指出,吸食含THC的大麻产品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心跳加速或心房颤动等问题,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极大隐患。
虽然一些人认为食用型大麻会避免吸烟的危害,但最新研究提醒我们,含THC的食用品依然需要谨慎对待,特别是在大量或频繁使用的情况下。 尽管如此,目前的研究样本相对有限,研究人员呼吁开展更大规模、更长期的临床试验,以全面理解THC对心血管系统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剂量-反应关系。尤其需要关注不同剂型大麻产品(如烟雾、蒸汽、食用、滴剂等)对血管健康的相对风险差异,从而为公众健康政策和临床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了解大麻可能带来的心血管风险十分重要。虽然大麻因其镇痛、抗炎等特性被部分国家和地区合法化用于医疗目的,但误以为其使用无害的观念仍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能够损害血管功能的行为都不可忽视。
对于现有心脏病患者或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尤其应避免吸食或食用高剂量含THC产品。 总结来说,大麻的心血管风险来自多方面因素,包括活性成分THC对血管内皮的直接作用以及吸烟过程中摄入的有害烟雾成分。新兴证据表明,无论是吸烟还是食用,频繁使用含THC的大麻产品都会导致血管功能显著下降,增加未来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变风险。未来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需要结合多维度数据,帮助公众更好地平衡大麻使用的利与弊,保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