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威胁日益复杂,企业对终端安全的需求日渐迫切。恶意软件通过终端设备常作为入侵起点,导致数据泄露及巨额损失,防范此类风险成为企业安全战略的核心。Figma,作为领先的设计协作平台,秉持安全至上的理念,选择在其全员笔记本电脑中规模化部署Santa——一款开源的macOS二进制授权工具,既保障安全,也不影响员工工作效率。 Santa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运行中二进制文件的精准控制。通过仅允许已批准的应用程序执行,Santa极大地缩减了攻击面。虽然它并不涵盖脚本、扩展或插件等非二进制代码,但作为分层安全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确保安全团队集中精力审查和监控有限的应用集,显著提升安全防御能力。
Figma选择逐步推进Santa的部署,实现安全措施和用户体验的双赢。首先,团队以无阻拦的监控模式上线Santa,收集全面的二进制运行数据,分析日常软件使用习惯与异常情况。此举帮助构建科学、数据驱动的允许列表,精准识别可信赖应用,无需盲目封锁,降低潜在误报风险。 在允许列表制定过程中,Figma深入比较了Apple Developer团队ID(TeamID)与签名ID(SigningID)的使用权衡。TeamID覆盖面广,能简化多签名执行文件的管理,但可能放行未授权的辅助软件。反观SigningID粒度更细,能确保仅允许特定应用,更加安全。
Figma最终采纳以SigningID为主,配合对信任度高开发者的TeamID,结合严格审查机制,有效兼顾安全与管理便捷。 此外,面对本地编译的未签名二进制文件以及来自包管理工具如Homebrew、npm等软件更新导致的二进制变化,Figma团队开发了高效的“包规则”管理自动化流程。该流程定期采集官方软件包最新二进制哈希值,自动生成对应授权规则,保障软件更新不被误阻,极大提升运维效率。 在对用户的支持方面,Figma深谙安全措施带来的潜在阻碍与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因此,设计了基于Slack的自助审批系统,为因安全阻断而受影响的员工提供快速补救渠道。被拦截的应用经过安全威胁扫描后,符合标准的可由用户自助审批生成特定设备规则,用户无需等待安全团队人工干预,工作流几乎不中断。
团队还创新地开发了对Santa规则同步的加速机制,突破默认最长60秒的同步时间,将自助审批到规则生效缩短至3秒左右,避免了重复阻断问题,保证了用户体验的连续性。 Figma部署Santa过程中,坚持“用户优先”的理念,打造了丰富而灵活的策略体系。例如针对需要特殊开发环境的员工,采用基于分组的规则管理,将更宽松的编译器及路径匹配规则限定在特定用户组内,从而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不降低整体安全水平。 为了防范权限滥用,Figma结合macOS的透明度、同意与控制(TCC)机制,自动监测应用请求高风险权限(如辅助功能或全磁盘访问),自动撤销未经批准的权限变更,确保对敏感资源的访问审批流程严密且可控。安全团队通过审查后,再依据实际风险调整授予权限的规则,以平衡使用便捷与风险控制。 Figma的Santa部署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案,先从无未知二进制执行的用户起步,逐步扩大到包含少量未授权应用的用户,最后覆盖整个组织。
同时提供“/santa disable”临时转回监控模式的逃生机制,保障异常情况时业务不中断,安全团队能及时介入调查和规则调整。 经过近一年锁定模式的持续运行,Figma实现了全部笔记本全面覆盖,建立了包括全球允许规则、阻止规则、包规则、编译器规则和路径正则表达式规则在内的多层规则体系。每日阻断事件显著下降,绝大多数通过自助审批及时解决,员工安全感和满意度均大幅提升。 当然,长时间运行也暴露出挑战,如庞大的包规则集增长导致初次同步时长变长,连接中断等问题。Figma通过静态允许关键应用规则缓解流畅性问题,并计划未来优化规则过期管理和同步性能,持续完善体验。 另外再如本地开发环境使用go run的特殊场景,由于二进制即时编译执行导致规则生成竞态,造成块阻断。
Figma通过脚本调整和局部放宽路径规则有效应对,保持开发效率。 总结Figma的实践经验,企业若希望引进Santa或类似二进制授权解决方案,需兼顾安全与用户体验。应实行监控模式先行采集分析,配合自动化包规则管理,规避路径规则的过度使用。构建直观的审批和反馈渠道,提供逃生机制以最小化误阻风险。持续监控规则同步状况和阻断告警,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重要变更推行前通过小范围试点验证,降低上线风险。
Figma的成功案例昭示出,现代企业安全不应成为阻力,而应是保障创新和高效协作的坚实基石。通过科学方法、自动化工具和人性化设计有机结合,企业完全能够将强大的二进制授权策略融入日常工作流,构建坚固且灵活的安全防线。未来,随着持续优化与社区开源协作的深入,Santa及类似工具将在保护终端环境安全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