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在全球媒体影响力和信息传播领域的撤退,正为中国扩大其话语权和舆论控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一趋势表现最明显的便是美国政府对于支持自由、独立媒体的资金削减,而这与中国共产党密集的媒体宣传和信息扩散形成鲜明对比,逐步改变了国际舆论格局。作为对比,美国政府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简称RFA),其使命是向中国、朝鲜、缅甸等国家提供未经审查的真实新闻,但在最近几年却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可能濒临关闭的危险。自由媒体机构的困境,实际上是在为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信息封锁墙提供了“胜利窗口”,让对方得以持续加强其国内外的宣传攻势。自由亚洲电台自199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打破中国的“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为数千万中国网民传递外界真实的动态信息。尽管面对中国政府严密的监控、记者的频繁被捕及层层打压,仍不断获得民众提供的重要线索,报道自然灾害、社会抗议、政党内部矛盾以及台湾的民主进程等敏感话题。
然而,在美国政府的预算削减背景下,RFA的运作遭受严重打击。放弃对这样重要新闻平台的投资,不仅让资讯的多元和透明性大打折扣,也意味着中国政府渗透全球舆论影响的空间得以极大扩大。中国通过官方媒体“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和覆盖五十种语言的国际广播,不断向全球输出其政治理念和国家形象。北京的策略还包含向非洲、太平洋岛屿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媒体免费提供内容,甚至花费巨资邀请外国网红宣传新疆旅游,试图洗刷有关该地区维吾尔族压迫的人权争议,营造一个更加光鲜的外部形象。相比之下,美国的取舍显得矛盾且有害。一方面,美国历来以保护言论自由和支持透明新闻为国际形象之一,另一方面,却因政策调整减少了对外界掌握事实真相的支持力度。
此举等于放弃了一条关键战线——信息战。事实上,现代国际关系中,谁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软实力的关键驱动力。中国在信息战中投入数十亿美元,积极打造一个由官方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及文化交流构成的多层次传播网络,已然成为全球媒体版图的巨头。由此,媒体的控制权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新闻报道,而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若希望在未来继续维护其国际领导地位,必须认识到自由、无障碍的信息传播对于维护民主价值和防止极权扩张的重要性。削减资金导致的自由媒体衰弱,不仅会削弱民众对真实信息的获取能力,且可能助长极权政府的独断专制和谎言扩散。
在中国舆论机制敏感且高度集中控制的情况下,尽管政府极力封锁,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始终存在破冰的可能。自由亚洲电台作为桥梁,长期扮演着沟通难民、举报者和全球听众的重要角色。然而现在,这样珍贵的渠道正在因资金断流而变得岌岌可危,反映出现阶段美国政策的某种短视。同时,中国不断投资提高内部监控技术与网络审查手段,使得国内民众想要突破信息封锁的难度更大。中国的“防火长城”通过屏蔽敏感内容、打击异见声音和抓捕新闻工作者,极大限制了信息自由流动。由此,越来越多的民众被强制沉默,真实情况难以外传,国际社会也难以及时充分了解中国内部的真相。
伴随着自由媒体力量的减少,中国官方媒体的拥护者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日益响亮,甚至通过经济影响力向发展中国家“兜售”有利于其利益的新闻内容和文化产品。毫无疑问,这对全球信息生态环境是不利的。假如没有一个强大、具有独立性的新闻传媒体系,普通民众将难以获得平衡、真实的资讯,民主社会的舆论监督机制也将面临严重削弱。信息的单一控制不仅关乎新闻自由,更意味着对真相的扭曲和民主价值观的侵蚀。综上所述,当前美国在减少自由媒体投资的同时,中国正积极扩展其全球媒体影响力,这一趋势不仅标志着大国信息战的升级,也预示着全球舆论环境的巨大转变。只有通过强化对自由媒体的支持,提升数字领域的透明度与开放性,国际社会才能更好抵御虚假信息和极权主义的扩散,维护全球民主与自由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