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媒体领域,晚间脱口秀节目一向被视为政治批评与文化表达的重要阵地,尤其是以《斯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为代表的节目,其对权力的讽刺与批判被广泛认可为健康民主的重要象征。然而,2025年7月,CBS宣布取消这档收视率领先的深夜秀,令媒体圈和社会各界震惊不已。深入分析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与现象远超过一个电视节目的终结,而是触及到了美国文化自由、媒体独立及政治与商业利益纠葛的核心。美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成为民主社会的根基之一,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必须保持对政治权威的质疑与监督。尤其在当代充满争议的政治氛围中,喜剧与讽刺成为公众理解和批判政治的关键方式。《斯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以其辛辣的政治幽默,连续多年成为公众舆论与批评的主力军,为特朗普及其他政治人物展开了无情讽刺与揭露。
正如马克·吐温所言:“笑声的攻击,任何东西都无法抵挡。”这句名言道出了文化批评中嘲讽的强大力量。相比之下,俄罗斯和中国等权威主义国家的媒体环境则极度压制讽刺与批评,体现出言论自由的脆弱性。而美国此类节目在商业运营和受众喜爱的双重驱动下,理论上应当持续存在和壮大。然而,CBS突然中止《斯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节目,直接颠覆了这一常理。尽管官方称这是由于“深夜时段的财务挑战”,但透过收视率等关键指标来看,该节目依然稳居同时间段首位,甚至比同期的竞争对手表现更好。
这种矛盾引发了外界对背后政治与资本因素干预的担忧。CBS母公司派拉蒙(Paramount)由沙里·雷德斯通(Shari Redstone)掌控,而这家媒体巨头正处于向Skydance公司的资产出售谈判中,而Skydance由大富豪拉里·埃里森之子大卫·埃里森掌控。埃里森家族和特朗普关系密切,收购能否成功亦需联邦委员会(FCC)批准,而FCC受特朗普政府影响显著。报道指出,为顺利完成交易,派拉蒙以1600万美元和解特朗普对60分钟节目的诉讼,并在交易后承诺播出一系列支持特朗普及其保守派议题的公共宣传广告。这种妥协性质的商业交易,将媒体独立置于政治利益的阴影之中,令人担忧媒体批评自由正逐步被削弱。同一时期,《斯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的取消更让人联想到这场“软性审查”的大背景。
事实上,像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t)等标志性讽刺主持人,其未来在新资本掌控下的命运同样未卜。许多媒体内部人士认为,新东家有意清除被视为“自由派”的媒体声音,进一步压缩政治讽刺的空间。在当前美国媒体环境内,所有力量似乎在推动主流媒体更趋保守,这与特朗普试图强化权威、抵制批评形成呼应。深夜节目作为政治讽刺的主阵地,被迫退场,说明经济利益与政治妥协强势凌驾于文化表达之上。更令人堪忧的是,公众由此可能失去一个重要的文化出口和监督渠道,这不仅影响媒体的独立性,也削弱了民主社会中维护权力透明和制衡的机制。美国民众长期以来习惯于将言论自由视作“水”一般的自然存在,然而这一事件提醒人们自由绝非理所当然,而是需要持续警惕和捍卫的宝贵资产。
放眼全球,言论受限的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讽刺和政治幽默几乎无法存在,媒体人时刻面临危险和审查。相比之下,美国此举无异于迈向更隐蔽、更复杂的“言论自由收缩”,这种由资本和权力共同塑造的环境,甚至比直接的国家审查更具破坏性,因其难以被公众准确察觉和抵抗。从商业利益角度看,许多电视网络高管终归倾向于规避可能惹怒权力者的内容,因为即使法律保障也无法避免彼此利益交织的权力斗争。此次事件也凸显了大媒体所有权结构对内容和言论的巨大影响。媒体领袖们若仅把利润和交易置于首位,忽视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权利,必然导致整体媒体生态的衰退。以往,《斯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不仅是一档收视率优异的娱乐节目,更是美国文化批判的重要符号。
它的终结显示,当代美国社会正面临“权力与言论自由的博弈”,而没有法律能完全保护媒体免受来自权贵和资本的干涉。这对公众而言是危险信号。展望未来,维护言论自由的文化土壤,保障媒体不受政治与经济利益霸权的干扰,是民主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公众应更关注媒体所有权的透明度,支持独立新闻机构和持有坚定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领导者。同时,作为观众和公民,持续坚持对权力的批判和监督,在信息时代愈发重要。归根结底,言论自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役,每一次晚间脱口秀的结束,都应提醒人们珍惜并守护那看似“水”般自然的自由空间。
今天,CBS取消《斯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是对美国文化自由的重大警示,揭示了资本、权力和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表明传媒独立正在遭遇严峻挑战。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避免“诅咒国王”的文化传统被无声抹去,确保未来的言论市场依旧开放、自由且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