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湾区康科德,一位76岁的退休老人切特·弗里利奇(Chet Frilich)经历了一场令人心碎的骗局,他在试图保护自己的财产时反而遭遇了网络诈骗,最终被诈骗团伙骗走了超过19万美元的积蓄。令人痛心的是,案件不仅导致他血本无归,且他如今还被要求为被骗走的资金缴纳3.2万美元的税款,给他的晚年生活蒙上了厚重阴影。切特是一个社会保障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退休老人,原本生活安稳,却因一次“假冒Xfinity网络安全部门”的电话而陷入噩梦。诈骗者谎称切特的Xfinity Wi-Fi被黑客入侵,甚至声称有人利用他的身份信息开设了海外加密货币账户。诈骗者使用了高超的社会工程技术和远程控制软件,成功接管了切特的电脑,并展示了伪造的账户信息,让切特信以为真。更令人震惊的是,诈骗者通过电脑监控切特的行动,逐步让他在几个月里按照指示多次提取现金和购买黄金条,然后包裹交给不明身份的“快递员”。
据切特回忆,这些“快递员”多次上门取款,甚至有一次试图通过UPS将款项邮寄到所谓的华盛顿特区“安全钱包”。诈骗团队还向切特展示了他几十年来的信用卡及银行信息,威胁称如果他不配合,社保金及银行资金将被没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对他进行调查。他们的手段精准且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让一个曾在安全行业工作过、熟悉防骗技巧的切特也难以抵御。切特最终损失了约182,000美元现金及黄金,还有约8,500美元涉及失踪案件。此过程中,切特经常处于焦虑与恐惧中,健康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胸痛症状。警方介入后确认系统被植入监控程序,美国财政部、联邦调查局及特勤局均对此事件进行了调查,但追回资金的希望渺茫。
除了经济损失,切特还面临由此带来的税务问题。诈骗的资金大多来自传统的退休账户(Roth IRA)和定期存款,因被非法取出,税务局认为这部分资金构成了应税收入,要求切特缴纳高达3.2万美元的税款。切特目前担忧如果无法支付税款,税务局可能会对他的房产实施留置权,为他本已困顿的晚年生活添上沉重负担。根据联邦调查局的数据显示,老年人是如今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2023年60岁以上人群报警的诈骗案件造成超过3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比去年增加了11%。平均每位受害者损失约3.4万美元,而技术支持类诈骗位列其中最常见的欺诈形式。诈骗者通常借助伪装身份及社交工程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钓取敏感信息并大肆洗劫财物。
弗里利奇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下诈骗技术的高明与老年人心智防护的脆弱性。在此案中,切特也提到,即便他曾在安全领域工作多年,仍然可能被专业的骗子“洗脑”协助实施诈骗,这提示了社会各界亟需提高防骗教育和推广普及安全知识。案件中,CVS药店一名工作人员的警觉及积极介入,阻止了诈骗快递的交接,成为揭发骗局的重要环节。警方与相关机构一致呼吁,公众若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报警,并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切勿轻易相信电话或网络中不明来电及催促操作。此外,专家建议,尤其是老年人群,应该保持质疑精神,不轻信“政府机构”、“银行安全人员”等的电话要求,拒绝远程控制电脑,拒绝透露个人关键信息。社会保障机构和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潜在诈骗行为的警示和干预。
尽管切特的经历充满伤痛,但他依然选择公开分享自己被骗的经过,意在警示更多人避免重蹈覆辙。他的心声令人动容:“我并不孤单,只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最好别有人经历我这样的苦难。”目前,切特的朋友们发起了一个GoFundMe筹款活动,帮助他渡过财务难关,显示社会温暖与对老年人的关怀。综合来看,老年网络诈骗案呈现出高发态势,影响深远,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都应该提高警觉。对老年人进行持续的数字安全培训、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扩大相关法律援助,是降低类似案件再度发生的关键。只有全民共同携手,才能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晚年幸福,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在数字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单靠个人防范显然不足。需要社会各界搭建更加完善的安全网络,加强执法力度,推动科技企业与监管部门协作,研发更安全的防范工具。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陪伴和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交易或联系,及时介入和劝导。切特的无奈提醒着我们,诈骗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信任和尊严的摧毁。他坚定的希望是,借助媒体曝光与社会关注,能够敦促相关部门加强打击力度,形成震慑。所有人都应该铭记,诈骗无处不在,尤其是针对最脆弱的人群。
学会辨识,增强防范意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迫切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切特的故事是一面镜子,提醒着每个人用心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守住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安全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