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对外移民驱逐政策不断升级,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推出了多项针对有犯罪记录移民的“第三国驱逐”计划。这一计划允许美国将部分不被原籍国家接收的移民,驱逐到与其无关的第三国。2025年中旬,美国宣布将来自牙买加、古巴、越南、也门及老挝的五名罪犯驱逐至非洲王国艾斯瓦蒂尼,此举迅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激烈争论。 美国国土安全部助理部长特里西亚·麦克劳克林在社交媒体上公布消息时称,这五人均被认定为严重罪犯,涉及谋杀、性犯罪等严重罪行。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国方面称这些罪犯“野蛮至极”,甚至连其本国政府都拒绝接收。麦克劳克林强调这样的人物严重危害美国社会安全,如今被送出国门,移除美国本土隐患。
此次驱逐操作凸显了美国对移民政策的极端态度,加剧了舆论对侵犯人权和法律程序透明度的质疑。艾斯瓦蒂尼作为非洲仅存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之一,由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统治,政治环境相对封闭,民主受限。该国曾多次爆发亲民主示威,且人权组织指控政府存在暴力镇压及政治迫害的情况。将美国刑事罪犯送往政治环境复杂、缺乏法治保障的国家,令许多专家和国际组织忧心忡忡。 艾斯瓦蒂尼政府表示,五名被遣返者目前被关押在隐秘的监狱设施内,处于过境状态,未来将协助安排遣返其本国。尽管如此,艾斯瓦蒂尼未明确具体遣返时间,加之其司法独立性和透明度的不足,外界对此表示担忧。
人权观察团体担心这些移民可能遭受非法拘押、缺乏法律援助或其他人权保障。 非洲其他国家如南苏丹也曾被美国选为第三国遣返目的地,南苏丹因其战乱和司法体系薄弱而备受批评。南苏丹政府对收留的美国遣返人员去向持沉默态度,民间批评声音认为该国不应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收容所”。 尽管美国移民局(ICE)声称依据国际法和与第三国达成的外交协议开展行动,但律师及移民权利专家指出,移民个人往往在无充分告知和缺乏申诉机会的情况下被强行遣送。申请庇护的基本权利受到极大限制,被送往对人权保障存疑的第三国,可能加剧移民遭受迫害和虐待的风险。 法律专家特别关注美国政府是否获得了艾斯瓦蒂尼方面关于不对遣返人员施加酷刑的可信保证,这直接关系到遣返行为的合法性和合国际人道主义标准。
由于相关协议内容未公开,外界无法验证确保遣返人员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仅凭美国移民局的声明难以消除疑虑。 此次事件还揭示了美国与非洲若干国家间潜在的外交互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通过与非洲部分较弱国度的谈判,试图以援助、贸易优惠或其它利益交换作为对方接受遣返移民的条件。这种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引发对国家主权和国际法伦理的广泛争论。 与此同时,部分非洲国家公开反对沦为美国遣返渠道,包括尼日利亚明确拒绝接收非本国公民的移民,此举显示部分国家坚持维护自身权益及国际形象,不愿承担他国不愿接回移民的“烂摊子”。 另外,类似通过第三国驱逐移民的计划,也被欧洲一些国家尝试。
例如英国尝试将拒绝庇护者遣送至卢旺达,引发法律诉讼并被最高法院判为违法。此类国际案例表明,第三国遣返政策充满争议,且容易触发国际法律和人权的复杂纠纷。 在美国国内,针对第三国遣返计划的批评声音亦十分强烈。移民维权组织与法律联盟已针对该政策提起多起诉讼,质疑其违反国际人权法、美国宪法保护以及常规行政程序。这些诉讼呼吁司法体系限制政府滥用遣返权力,保障被遣返人的知情权和申诉权。 综上所述,美国将牙买加、古巴等国家罪犯移民遣返至艾斯瓦蒂尼,体现了特朗普政府时期极具争议的移民驱逐政策。
其影响深远,不仅涉及涉及移民个人人权保障,也牵涉国际法定义、外交关系以及跨国治理伦理。随着更多信息披露,国际社会对相关做法的审查与监督预计将进一步加强。 移民政策尤其是涉及驱逐与遣返的领域本身高度敏感且复杂,平衡国家安全、法治原则与人道关怀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第三国遣返计划引发的争议,提醒各方在追求移民管理目标的同时,务必尊重移民基本人权,确保透明且符合法规的程序,避免造成更大的人道危机和国际纠纷。未来的政策调整和国际合作将影响全球移民治理格局,值得持续关注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