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巴西肉类巨头JBS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交易,这标志着这家全球最大的肉制品供应商迈入美国资本市场。然而,随着JBS股票的亮相,不少非政府组织(NGO)和投资者顾问迅速表达了对该公司环境表现和治理结构的严重担忧,警告这次上市或将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与声誉风险。JBS作为全球最大肉类加工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牛肉、猪肉及禽肉等多个领域,其上市计划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注意,但伴随而来的环保与治理问题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尽管JBS首日股价小幅上涨,但业界对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合规风险的质疑声却持续发酵。许多股东顾问机构如ISS和Glass Lewis基于公司较为集中的治理架构,以及对少数股东权利的限制,均建议投资者对此次上市投反对票。其主要关切围绕公司董事会结构缺乏透明度,少数股东在关键决策中话语权不足,以及长远来看企业面对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风险愈加显著。
非政府组织全球见证(Global Witness)则公开指出JBS可能面临高达70亿美元的法律责任。尽管JBS方面表示,这些所谓的“可能负债”是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分类,意味着这些诉讼尚无最终结论,并非一定会成为实际的财务损失,但这仍未能消除市场及公众的疑虑。尤其是考虑到JBS过去频繁被指控间接支持亚马逊雨林的非法砍伐,当地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极大。JBS在2024年公布的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72亿美元,财务表现强劲,但同时,环保组织却强调,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与承诺仍显不足。新气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对JBS整体的气候战略完整性评价极低,指出公司虽宣称目标到2040年实现运营及供应链的净零排放,但缺乏明确的减排路线图和量化指标。报告更强调,从行业增长趋势来看,JBS计划持续扩大其碳密集型产业,这与全球减排大势并不相符。
强烈的质疑声来自环保NGO强其地球(Mighty Earth)高级主管亚历克斯·维杰拉特纳,他批评JBS的上市时机恰逢“星期五13号”,象征不祥,同时指出公司实际助长了亚马逊及其他保护区内的非法森林砍伐,所采购的牛只经常来自这些受保护但遭破坏的土地。维杰拉特纳强调,此次上市为JBS带来数十亿美元融资,将进一步助推其破坏生态环境的扩张计划,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灾难,更是对全球气候稳定性的重大威胁。诸多NGO和投资顾问提醒,监管机构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JBS的上市批准是“具有重大星球影响”的决策,呼吁投资者审慎评估公司潜在的法律及声誉风险。JBS方面回应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推进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管理,以减少碳足迹。但面对各方压力,如何转化承诺为实质性行动,尚需时间与实践检验。此次JBS跨足美国资本市场,除了引发环境层面的争议,其公司治理结构也备受诟病。
控股股东对此享有绝对控制权,少数股东难以有效参与决策过程,这在西方投资者眼中风险较大。投资界普遍认为,透明且平衡的治理模式是吸引长远资本配置的关键,JBS的现状可能限制其估值提升和投资者信心。然而,JBS经营规模庞大,全球肉类市场占比显著,其业务发展动向无疑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转型。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上升,肉类行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JBS能否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实现绿色转型,备受市场与社会期待。投资者眼下的抉择不仅关乎财务回报,更关乎未来企业责任和地球生态福祉。
综合来看,JBS美国上市事件是当前全球经济与环境矛盾碰撞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全球资本市场对传统高排放企业的监管和监督日趋严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压力正促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未来,JBS若能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信息透明度,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或许能修复部分声誉并获得投资者信赖。反之,持续忽视问题将使其长期发展面临更大不确定性。随着事件持续发酵,JBS如何应对外界的广泛质疑,制定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值得业内及投资者持续关注。肉类行业本身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实现绿色变革,已成为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议题。
JBS身处这一变革关键节点,其政策与行为选择将影响全球绿色转型进程。JBS案例揭示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挑战,更是全球经济、环境与社会责任之间复杂关系的反映。整体来看,JB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是全球资本与环境议题交汇的重要事件,凸显出现代企业在追求商业成功同时,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需在财务目标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投资者应结合环境与治理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监管机构需强化规则制定与执法,三方合力才能推动行业健康长远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