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愈发重视,绿色钢铁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多个国家工业转型的重点方向。近日,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上海发表讲话,呼吁澳中两国加强在绿色钢铁领域的合作,推动钢铁产业链的碳减排和技术创新,共同应对工业排放挑战。这一呼声在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中国,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程度极高,约占其钢铁生产原料的三分之二,双方的贸易合作规模庞大。2024财年估计这一贸易将为澳大利亚带来约1050亿澳元的收入。尽管如此,传统钢铁制造的高碳排放问题越来越成为两国贸易合作中的关键挑战。
绿色钢铁主要指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的技术路线,像使用氢气或生物质能源替代传统燃料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澳大利亚政府和相关矿企现已意识到,若不能在绿色钢铁原料——绿色铁粉领域实现突破,未来的贸易收入将面临大幅度缩水。当前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品质属较低级别,无法直接满足绿色钢铁的生产需求,需经过额外的加工步骤,将铁矿石转化为具备低碳特性的绿色铁。这些加工步骤必须依托新能源设备,采用氢气或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铁,作为绿色钢铁产业链的基础。为了应对这一转型挑战,澳大利亚的三大铁矿石巨头——力拓、必和必拓和福特斯丘,已纷纷启动绿色铁相关的技术和生产项目。福特斯丘更是计划将在今年内启动其绿色铁试点工厂,成为绿色钢铁产业链中的重要先行者。
阿尔巴尼斯总理在会晤期间强调,绿色钢铁不仅能够帮助澳大利亚保持其在全球钢铁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更是推动中澳长期贸易关系深化、实现《巴黎协定》承诺的重要抓手。他呼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应积极改革和减少过剩产能,以避免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压力,促进钢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澳中矿业与钢铁企业的高层会谈,成为推动双方绿色钢铁合作的里程碑。除了商业合作以外,双方也强调科技交流、政策协调与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澳大利亚的绿色铁技术研发经验与中国庞大的钢铁制造与应用市场相结合,将为双方开辟新的增长点。福特斯丘创始人安德鲁·福雷斯特随同总理一同出访中国时表明,中澳之间的钢铁贸易和绿色技术合作关系稳固,安全问题不应成为双方合作的阻碍,双方应专注于实现互利共赢。
数据显示,如果澳大利亚未能及时转型开发绿色铁矿产品,应对钢铁行业的低碳要求,未来铁矿石出口收入将可能减半。反之,若绿色铁产业建立成功,在保障当前收入的基础上,甚至可能实现收入翻倍,带动矿业、能源、科技多领域的整体升级。绿色钢铁产业的发展,对中国钢铁制造业同样意义重大。中国钢铁行业在全球占比超过一半,是全球十大碳排放行业中排放量最大的单一行业。推动绿色钢铁生产,不仅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也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革新,同时促进大量绿色就业岗位的生成。两国加强绿色钢铁合作,在减少固有环境压力的同时,还能深化经济联系,为双边关系注入新活力。
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原材料和技术层面,也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包括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工厂设备的升级、低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等诸多方面。未来中澳应加快相关政策协调,优化贸易环境,鼓励企业间的项目合作和创新研发,共同构建绿色钢铁生态系统。此外,双方还可携手参与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优化,通过合规推动绿色钢铁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认可度和竞争力。通过绿色钢铁的发展,中澳贸易有望突破依赖传统资源输出的模式,迈向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更丰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仅将促进澳大利亚矿业的现代化转型,也有助于中国钢铁产业链的升级,增强全球钢铁供应的稳定性和绿色发展能力。总而言之,绿色钢铁作为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正成为连接澳大利亚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新桥梁。
在全球气候议题与产业转型的双重推动下,中澳两国通过深化绿色钢铁领域的合作,展现了对全球环保责任的承诺和商业前景的共同期待。未来,随着双方绿色技术的不断突破,绿色钢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进一步带动两国经济增长,推动全球钢铁行业迈向碳中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