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AS(全称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人们普遍称其为“永远的化学物质”,因为PFAS化合物极难分解,能够在环境和人体内长期积累。它们广泛应用于家具、食品包装、纺织品和许多消费品中,这种广泛应用导致了PFAS在自然界及饮用水中的普遍存在。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近期发布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关联了PFAS污染的饮用水与多种罕见癌症的发病率,这些发现为公众健康保护和环境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PFAS广泛存在于美国约45%的饮用水供应中,这一比例触目惊心。此前针对这类污染物的健康影响研究多为动物试验或小规模流行病学观察,但这项由凯克医学院完成的生态学研究则利用了美国庞大的公共数据资源,跨越2016至2021年,分析了不同县级区域PFAS饮用水污染与癌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研究数据显示,暴露于PFAS污染饮用水中的人群,特定类型的癌症发生率比未暴露人群高出最多达33%。其中,口腔及咽喉癌的发病率受到了PFAS中“全氟丁烷磺酸”(PFBS)污染的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在癌症发病种类上存在差异。男性在暴露区域患白血病、泌尿系统、脑部和软组织癌症的几率明显增加,而女性则以甲状腺癌、口腔和咽喉癌及软组织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为特征。这种性别差异不仅体现了PFAS对不同生物系统的影响差异,也提示未来精准医学和风险评估需结合性别因素深入展开。此项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量化了PFAS通过饮用水导致癌症的实际病例数。
基于美国环保署最新数据估算,PFAS污染每年可能导致6864例癌症新增病例。这样的数字不仅彰显了污染对公共健康的沉重代价,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更严格的水质监管与环境治理。研究团队在分析过程中,严密控制了诸如年龄、性别、吸烟率、肥胖程度、社会经济状态以及地区城乡属性等影响因素,从而确保发现的PFAS和癌症关联具备较强的科学可信度。EPA计划自2029年开始对六种PFAS类化合物的饮用水浓度实施监管限值,但研究人员指出,现有标准可能仍不足以保护公众免受PFAS潜在健康风险。研究作者之一的李博士强调,应对尚未受监管的PFAS化合物加大监测力度,完善法规体系,以防止更多健康危机的发生。PFAS之所以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主要因其难以代谢和排除,会在人体内生物累积,影响多条生理通路。
既往研究表明,PFAS与肾脏癌、乳腺癌及睾丸癌等多种癌症类型关系密切,但这份研究的突破在于细化了癌症类型,揭示了包括消化道、内分泌、呼吸道以及口腔和咽喉等罕见癌症与PFAS暴露的明显关联。环保和公共卫生专家普遍认为,针对PFAS污染所导致的癌症风险,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展开防控。首先,加强饮用水源的检测与净化技术,确保污染物浓度符合甚至低于安全阈值。其次,推进替代材料的研发,减少工业和日常生活中PFAS的使用。再者,加大对受影响社区的健康监测和医疗支持,帮助提高早期筛查和治疗能力。此外,公众科普和政策宣传也不可或缺,提高民众对PFAS污染及其健康风险的认识,促使其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项研究展现了人口与公共卫生科学领域,利用大规模数据和严谨的统计方法解析环境因素与健康结果关联的典范。未来的个案研究、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将为明确因果关系和防治策略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PFAS的关注也在不断加深。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制定或计划实施更为严格的PFAS管理政策,以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公众健康。在全球化背景下,PFAS污染问题已不是某一地区独立的问题,而是跨界环境安全与健康的共同挑战。各国合作分享数据、技术与经验,将更有效地应对这一“永远的污染”。
总之,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新研究为揭示饮用水污染与罕见癌症的隐藏风险提供了有力证据,警醒我们在快速工业化和现代消费生活方式的背后,需警惕和防范化学污染带来的深远影响。科学界、政府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PFAS的健康威胁,保护下一代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期待能有更多创新的环境治理方案和医疗技术问世,为打赢这场关乎健康与环境的持久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