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重塑金融格局和数字经济生态。作为中亚经济大国,哈萨克斯坦在数字资产领域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2025年6月,哈萨克斯坦正式宣布计划设立国家加密货币储备基金,国家银行主席Timur Suleimenov表示,基金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矿业收益以及没收的犯罪资产。这一举措标志着哈萨克斯坦在数字资产管理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伐,成为中亚首个致力于打造主权数字资产基金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国家加密储备的筹建将严格依照国际上主权基金的管理最佳实践,保证该基金在制度上具备稳健性,充分体现透明的财务会计和资产存储管理,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的储备建立机制则将在国家执法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协作下逐步完善,以确保基金筹备和运营过程中的合法合规性和安全性。
哈萨克斯坦的加密货币产业起步于2021年,当时由于中国加强区块链与加密矿业监管,许多大型矿工转移至哈萨克斯坦境内,使其一度占据全球比特币挖矿总量的27%以上。低廉的电力成本和宽松的监管成为吸引矿工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大量矿工涌入,国家电网因负荷过大出现了明显的压力,监管层也意识到行业亟需规范和完善。此后,哈萨克斯坦政府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将比特币矿业的全球份额由27%压缩至4%,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保护了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到2024年,围绕矿业活动的监管体系逐渐成熟,国家登记了41.5万台采矿设备,发布了84个采矿许可,其中64个仍处于有效状态,5个主要采矿池获得了认证。此外,执法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和洗钱行为,2024年关停了36个非法采矿平台,涉案金额高达1.18亿美元,封堵超过3500个未授权的加密网站,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哈萨克斯坦还创新实行“70/30”项目机制,外资投资热电厂升级改造后,保证70%产能用于国家电网,30%产能预留给认可矿工。
这种安排不仅缓解了电网压力,也实现了国家支持的数字资产增值,为国家加密储备的积累提供了能源保障和财政后盾。在加密交易领域,哈萨克斯坦尤为重视制度建设。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作为区域内领先的金融枢纽,设立了独立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吸引了Binance和Bybit等大型交易平台获得许可,成为受监管的数字资产交易设施(DATF)。相较之下,Coinbase、Kraken等未获许可的国际平台仍被限制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副行长Berik Sholpankulov透露,哈萨克斯坦正在推动数字金融资产的法规完善,涉及对无担保加密货币的流通给予明确法律地位,采用许可制度加以规范,从而降低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数字政策还聚焦于打造Web3经济生态。
与Solana基金会合作建立了“Solana经济区”,这是中亚首个专注于Web3技术和数字资产开发的经济特区。通过这一区域,吸引全球区块链项目和开发人才入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国家最高领导人Tokayev总统同时宣布了“加密城市(CryptoCity)”试点计划,允许居民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日常消费,建立符合监管合规的数字资产银行体系,涵盖资产交易、存储及支付等服务,推动加密货币的广泛应用和实际落地。政府还计划让商业银行深度参与反洗钱和合规监管工作,以保证数字金融领域的安全有序发展。尽管如此,部分行业专家估计2023年哈萨克斯坦境内超过九成的加密货币交易活动仍发生在监管之外,全年交易数量估计约为41亿美元,显示监管与市场实际活动之间仍存在差距。为进一步完善数字货币生态,哈萨克斯坦央行正在推进数字货币(数字坚戈,digital tenge)研发,预计将于2025年上线。
数字坚戈的推出不仅完善官方数字货币体系,也为国家加密储备未来增值注入新的动力。哈萨克斯坦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发展与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以快速推广加密货币零售采用著称,在全球加密货币采纳指数上跃升至33位;而哈萨克斯坦则更注重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完善,排名略为靠后,位列57位。这反映了两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上的不同策略,哈萨克斯坦选择稳健且制度化的方式,强化合规和主权掌控,力求打造可持续的数字资产生态。所有这些措施表明,哈萨克斯坦正积极布局数字经济未来,利用自身丰富的能源资源、稳定的监管环境和法治优势,逐步确立区域内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领导地位。通过政府支持的采矿项目和没收非法资产作为资金来源构建国家加密储备,不仅为国家经济注入新活力,也奠定了数字金融发展的坚实基础。
未来,随着数字坚戈的推广、加密城市试点的推进以及Web3经济区的完善,哈萨克斯坦有望成为中亚地区数字资产创新和应用的先锋,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