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开始部署一种全新的升级版Geran-2自杀式无人机,原型基于伊朗的Shahed-136设计。这款无人机携带了诸多先进的电子组件和人工智能系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部分搭载了Nvidia Jetson系列的AI微处理器。这一消息由乌克兰军事情报局(HUR)于2025年6月24日对外披露,引起了全球军事技术领域的高度关注。升级版Geran-2无人机不仅拓展了俄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也代表了无人机技术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一步。这款无人机在基础的飞行控制、电源供应与导航系统设计上延续了传统架构,但其信号处理、视频传输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则实现了显著升级。尤其是其搭载的Nvidia Jetson计算单元被认为具备目标识别和自主终端引导能力,令无人机可以在GPS信号受阻甚至遭受电子干扰的环境下,完成更精准的打击任务。
这意味着无人机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导航和规避能力,表现出现代战争中对于电子战及复杂环境适应性的极大需求。此外,新型无人机配备的Ezcap高清视频编码器,可将模拟摄像头信号转换为全高清数字视频流,支持每秒60帧的传输速率。这使得无人机在空中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便于指挥中心对战场态势进行精准监控与即时处理。无人机还装备了一种四单元的受控辐射模式天线阵列(CRPA),这一设计显著提升了抗电子干扰能力,使得俄军的电子战手段在无人机作战中发挥更大效能。而此次升级还体现出俄罗斯在关键电子元器件供应上的变化。过去Geran-2使用的中国制造BMTI信号处理芯片被采用了西方来源的Xilinx 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所取代,这表明俄罗斯似乎在努力引入更加稳定可靠的先进技术。
然而,通过对无人机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分析,乌克兰军方认为这些组件大部分源自伊朗制造,最后仅在俄罗斯进行组装。无人机机体外观尽管有明显俄罗斯标识,但从元件来源追踪来看,依然依赖复杂的国际供应链,涉及多国技术产品。这种跨国、高科技产品的集成,暴露出当前国际制裁与出口管控面临的严峻挑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尚未完全证实,但这一代无人机很可能配备了夜视摄像头,提升其在夜间作战和低光环境下的侦查能力,为俄军提供全天候打击保障。根据乌克兰情报数据,该无人机系统内共查获超过90种外国产元器件,涉及美国、中国、瑞士、日本、德国、台湾、韩国、荷兰、奥地利等多个国家。美国作为主要供应国,为无人机提供了大量关键芯片,包括电压调节器、微控制器、模数放大器及AI处理器等。
中国则主要提供电源转换器、MOSFET功率半导体及控制芯片。瑞士企业贡献了卫星导航模块和传感器,日本和德国等国提供了高性能光耦合器和功率组件。上述内容揭示了“俄罗斯制造”的个别军事装备实际上高度依赖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一体化。乌克兰专家评论称,这款无人机的整体设计水平较高,但俄罗斯难以实现该平台的完全自主生产,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需进口。这种依赖无疑将成为未来军事装备发展和制裁政策中的关键矛盾。此外,北韩近期被报道计划派遣约2.5万劳动力赴俄,培训无人机制造和操作技能,意在未来帮助俄方提升无人机产能和作战能力。
这进一步表明,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不仅通过技术引进,也在积极加强生产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应对持续激烈的作战需求。总体来看,升级版Shahed无人机搭载的Nvidia人工智能系统,结合复杂的视频编码和抗干扰通信设备,极大增强了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自主作战能力。其不仅能够在传统GPS导航受阻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也有望通过AI技术进行实时路径规划和目标识别,从而提高打击效率和生存能力。这一系列技术革新标志着无人机作战进入了一个智能化、自主化的新阶段。对于乌克兰和其国际盟友来说,如何应对新型智能化无人机的威胁,研发更先进的电子战和无人机拦截系统,成为未来防御重点。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面临着高科技产品被应用于敌对军事装备中,如何加强出口管控,防止技术外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提升,类似搭载AI的无人机将在更多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影响全球军事格局的变迁。俄罗斯此次通过引入Nvidia智能系统,不仅彰显了其在现代无人作战领域的野心,也预示着未来战争智能化、数据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各方均需密切关注该技术动态,调整自身防御策略和技术研发方向。综合而言,俄罗斯升级的Shahed无人机系统以其高度集成的AI技术及复杂电子系统,代表了当前无人机技术的前沿水平,也反映了全球高科技产品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复杂局面。该无人机的部署不仅提升俄军空中打击能力,也为未来无人机装备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路径和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