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多次波折,尤其是在贸易领域,双方曾因关税争端和技术限制引发一系列紧张局势。稀土元素作为现代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更是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之一。2025年6月,在伦敦举行的高层贸易谈判中,中美代表团达成了关于稀土出口与高端技术交流的框架协议,彰显出两国在关乎全球供应链稳定问题上的妥协与合作意愿。此协议虽然尚需两国总统——特朗普和习近平的最终同意,但已经为缓解长期贸易紧张局势开辟了新契机。此次谈判的背景是五月份两国达成的90天暂停加征新关税的临时协议,双方意识到继续升级贸易冲突对各自经济乃至全球市场都将带来不利影响。围绕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和先进技术产品的销售禁令,是本轮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掌握着大部分关键稀土资源,而美国则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占据优势。两国在对方技术出口限制和稀土供应限制上的“你来我往”,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科技产业链的稳定。最新达成的框架协议明确,中国将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而美国则表示将适度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伦敦会谈结束后表示,此次协议体现了双方在维持贸易平衡和促进技术交流方面的努力,尽管双方存在分歧,但通过对话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也强调,协议有助于建立双边之间的互信,推动未来合作。尽管官方声明充满肯定,但业内专家对协议的最终成效持谨慎态度。
中美贸易关系之复杂远超一般双边贸易,涉及到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层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指出,框架协议固然是积极信号,但毕竟建立在各自利益权衡之上,缺乏根本性的战略共识,未来仍有许多反复和摩擦的可能。这种“以实力换妥协”的现状意味着,双方的政策调整和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协议的实施效果。协议还对双方领导人的政治决策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需要在各自国内政治环境的制约下,平衡保护国家利益与促进双边贸易的矛盾。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一方面强调保护本国制造业,一方面也承认科技供应链多样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则面临着推动中国科技自立的压力,同时也需要稳定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以促进经济增长。两位领导人的对话与思想协调将成为协议能否顺利落地的关键。国际投资者和市场也对此次谈判结果保持高度关注。中国的CSI 300指数在协议消息发布后小幅上涨,而美国股指期货则表现谨慎,反映出市场对具体细节和实施路径仍然存在观望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对协议的反应也呈现出差异,中方官方媒体较为低调,淡化了对协议的宣传力度,显示出对内部审慎评估的态度;而美方则积极展示成就,试图释放积极信号以稳定市场信心。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是此轮协议的受益者。
稀土作为手机、汽车、新能源等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其供应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多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减少出口限制,中美双方不仅有望缓解供应链紧张,还可能开启更多跨境技术合作领域。长远来看,稀土与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推动两国深化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协议内仍存未解的争议和技术壁垒,未来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依然需要持续沟通和协商。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中美间的贸易与技术交流不仅仅是双边问题,更牵动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此次框架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贸易战升级的紧张态势,为未来多边合作创造了良好氛围。
尽管前路充满不确定性,合作的信号已然传递给国际社会,期待两国领导人展现政治智慧,将此框架协议转化为切实行动,实现互利共赢的长远目标。未来,围绕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供应链多元化以及技术创新管理将成为重要议题,中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将影响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全球市场、产业链稳定以及技术进步的三重需求共同推动着中美双方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寻找新的平衡点。作为观察者和利益相关者,各界应密切关注后续的领导人会谈和相关政策变化,以便把握未来合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