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的科技创新重镇深圳,近日宣布将在2025年投入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约合220亿美元)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出其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新兴科技领域全面竞争的决心。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长久以来被誉为“中国硅谷”,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路上一直走在前列。此次大规模投资计划不仅体现了深圳针对全球科技变革的敏锐把握,更反映了城市在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力争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的雄心。深圳市市长秦伟中在最新的工作报告中用“迎风翱翔的海鸟”来形容面对挑战的态度,强调面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深圳将以勇气迎难而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圳的目标十分明确:实现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3%,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这一系列宏观经济目标坚实地传达出深圳力图肩负起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引擎的责任。
深圳的战略聚焦在十个重点领域,其中科技创新位列核心。围绕人工智能,深圳力求在算法理论、AI芯片和先进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动“AI+”计划从研发延伸到实际产品,增强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竞争力。同时,深圳还将加速“低空经济”的发展,利用无人机及相关技术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延展城市产业结构的广度。航空航天板块的布局则体现了深圳在高端制造和尖端技术领域的野心,谋求打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深圳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冠名投资较去年增长了20亿元人民币,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智能交通、信息网络等领域,力图为智能化时代奠定稳固基础。同时,深圳还计划建立完善的创新项目追踪和扶持机制,针对具有高潜力的企业和团队提供精准支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扩大深圳新经济的规模,也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升级,激发更广泛的发展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正面临来自国内其他科技城市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东部的杭州,以其人工智能独角兽DeepSeek和机器人公司Unitree而闻名。深圳的高规格投入和政策支持无疑是对市场挑战的积极回应,体现出该市深知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多元化的重要性。作为广东省的经济龙头,深圳不仅关注自身发展,也希望通过促进大湾区协调发展,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圳将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外部需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更具可持续性和韧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广东省近年来增长压力增大,尤其是2024年未能完成5%的增长目标,为深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深圳此次的投资规划和发展目标,无疑帮忙为整个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推动。在国际贸易方面,深圳也设定了成为“高水平国际贸易枢纽”的目标,计划通过提升出口竞争力和增加关键进口,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化升级,促进全球资源配置效率。这其中不仅包括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还涵盖大宗能源和优质农产品,充分体现了深圳对开放经济的积极态度和全球视野。综合来看,深圳的新型基础设施和科技投资战略显示出其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深圳正借助资本投入、人才聚集和产学研融合,努力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生态体系。未来几年,深圳有望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塑造更多竞争优势,推动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进一步巩固其“创新之都”的地位。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深圳的策略和行动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为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重大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