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深远影响备受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SA)作为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之一,正逐渐被证实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高温环境不仅缩短了睡眠时间,降低了睡眠质量,还显著增加了OSA的发生概率,对全球数亿人群的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因上呼吸道反复塌陷造成气流受阻,导致夜间呼吸暂停或浅表通气减少的疾病。患者在睡眠中频繁觉醒,导致睡眠断续、氧气供应不足,继而引发血压升高、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全球估计约有近十亿成年人患有某种程度的OSA,且未被治疗的比例极高。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夜间气温升高可能成为OSA流行和加重的重要环境促发因素。通过对超过11.6万名用户、涵盖约6200万晚睡眠数据的长期监测,这一关系得到了系统的量化。研究发现,在24小时平均温度升至27.3℃(即99百分位数高温)时,OSA发生的概率相较于较低温度6.4℃(即25百分位数温度)提高了约45%。这一影响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欧洲部分国家的升幅甚至接近两倍。经济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缺乏现代化的调节设备如空调,OSA的温度敏感性更高。值得注意的是,男性、体重指数较高者以及通常睡眠时间超过6小时的群体,更容易受到高温环境影响。
这些发现揭示了高温对OSA的多层面作用,可能与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空气质量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有关。全球变暖导致的高温增加,不仅威胁个人身体健康,也对社会整体产生了经济负担。通过计算温度相关OSA患病率的增长,研究估算了2023年因气温升高带来的健康寿命损失达近79万健康寿命年(DALYs),其中包含了疾病所致的健康损失以及因过早死亡带来的寿命减损。此外,高温引起的OSA患病率上升导致的工作场所生产力损失也极为严重,全球相关国家的缺勤和效率降低造成了约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未来气温持续上升的趋势令人不容乐观。根据国际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多个社会经济路径(SSP)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若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超过1.8℃,OSA的负担预计将增加1.2倍到3倍不等。
这意味着健康寿命损失、医疗需求及经济损失均将大幅提升,加重全球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值得强调的是,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等趋势本身已在推动OSA患病率增长。全球变暖的叠加效应无疑会使形势更加严峻。虽然研究样本主要来自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相对良好的睡眠环境和空调设备,实际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可能更大。该领域亟需更广泛的全球数据支持,以精确评估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温度相关OSA风险。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多层面的综合措施。
首先,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应重视环境因素对睡眠健康的影响,将睡眠障碍的防治纳入气候变化适应及减缓战略。其次,提高OSA的诊断率和治疗覆盖率至关重要。现阶段,约80%的OSA患者未被诊断或未接受有效治疗,普及简便便捷的睡眠监测技术和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将提升疾病管理效率。第三,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优化室内温度调控,尤其是在炎热季节,减缓高温对睡眠的负面影响。空调的普及虽然能缓解热应激,但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也需协调解决。最后,临床研究应深入探究高温对OSA发病机制的具体作用,为开发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高温是否通过影响呼吸道黏膜温度与炎症、神经调节等途径加重气道阻塞,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睡眠环境的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也可能调节温度影响,复杂交互效应值得关注。全球变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提醒我们环境因素对健康的深远作用,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睡眠作为生命质量和健康的重要基石,其受气候变化威胁日益凸显。通过科学的监测和精准的干预,有望缓解温度相关OSA负担,促进全民睡眠健康进步。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及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强合作,整合气候、健康、社会经济等多维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公众也需认识到睡眠环境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居家和工作场所的温度管理,保障优质睡眠。与此同时,全球碳排放减缓和气候治理仍然是根本出路,只有将环境保护与健康促进融合,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未来。总的来看,全球气温升高正以复杂且深远的方式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流行和健康后果。随着更多大规模数据的积累和模型的优化,未来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将更加深入,为决策者和临床实践者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在应对全球变暖的同时,关注并改善睡眠呼吸疾病,将成为提升公共健康水平和经济社会稳定性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