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杉矶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围绕这场社会动荡的媒体报道及官方声明却频频混淆视听,令人难以分辨真实情形。尽管主流舆论往往将“骚乱”归咎于抗议群众,实地报道和现场目击却显示,真正挑起暴力和混乱的主要是执法部门的过激行为。本文将通过对现场观察、目击者叙述以及相关背景的分析,阐述为何当前的洛杉矶骚乱是由警方而非抗议者发起的,并探讨媒体对此事件报道的深层次问题。 在事件爆发之前,洛杉矶的抗议活动起因于对执法机构,尤其是移民执法部门ICE(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的强硬措施表达不满。政府大规模部署ICE特工在社区中逮捕移民,引发民众强烈反弹。抗议者呼吁取消ICE在洛杉矶的存在,反对移民围捕带来的恐慌和家庭拆散。
这种基于普世人权和社会正义的诉求,最初以和平游行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市民们的理性和克制。 然而,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警方及特警采取了包括闪光弹、橡皮子弹、催泪瓦斯在内的“非致命”武器,对聚集的抗议者实施多轮攻击。根据知名记者Laura Jedeed的现场报道,警察不仅主动包围抗议者,还主动发起攻击,阻断游行路线,试图分化和迫使群众撤退。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多次无端射击,人群还未对警方动作产生明显威胁时,便遭遇了密集的催泪弹和橡皮子弹袭击。 有目击者强调,抗议者在多次攻击中表现出极大的克制。
虽然确有少数抗议者以焰火回应,但这通常发生在警方发射刺激性弹药很久之后。现场还拍摄到骑警策骑踩踏倒地抗议者的镜头,以及警察使用警棍殴打手无寸铁的群众的影像资料。这种警察主动挑起肢体冲突的现象,与传统上“抗议引发骚乱”的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主流媒体往往采用警察提供的片面信息,强调抗议者纵火、暴力,抹黑和平示威的正当性。新闻画面经常集中于起火的购物车、被破坏的财物,却过滤掉警察暴力的场景。例如某著名媒体报道甚至宣称“警察是在防守”,并将燃烧的物品作为警方还击的正当理由,忽视了火灾起因和攻击的时序。
这种报道方式不仅误导了公众对事件性质的理解,也为警方后续的进一步使用武力创造了舆论基础。 此外,记者和新闻工作者在现场遭受的袭击也凸显了信息不对称和报道自由的紧张局势。多名记者被近距离瞄准橡皮子弹甚至催泪瓦斯射击,导致多人受伤或需要紧急治疗。这种针对媒体的系统性打击明显旨在阻断公众对事件的真实了解,使新闻报道被限制在警方控制线内,极大影响了事件的透明度和客观性。 背后的政治逻辑也值得深思。当前政府通过煽动“危机感”,将执法行动描绘成维护秩序的必要措施,试图以暴力冲突制造借口,强化对抗议活动的镇压。
历史上,此类“引发暴力以正当化镇压”的策略被多次运用以压制民权运动和社会反抗。目睹警方率先动手,抗议者仅被动应对的事实,令人不得不联想到这种“制造冲突”的操控方式。 此外,一些政治言论将抗议者标签化,试图将移民社区描绘成“入侵者”,而忽略了移民群体为洛杉矶经济和文化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抗议者夺回街头,并呼喊“我们的街道”,表达的是对居住地的归属感和权利诉求,而非敌对或破坏的意图。民众对抗议队伍的支持和鼓励也反映了社会对抗政府强硬政策的共鸣。 综合来看,洛杉矶的骚乱并非由激进激起,而是由警方超前施压、过度使用武力所引发的有针对性的事件。
媒体未能充分揭露真相,不仅助长了错误叙事,也加剧了社会紧张。要解决当下局势,必须还原事实真相,保障言论和报道自由,加强对执法机构的监督与问责,保障民众和平表达诉求的权利。尤其应关注移民社区的合法权益,拒绝将族群对立政治化。 未来,社会各界应坚持以真实、客观的视角审视和报道社会事件,警惕权力制造的虚假冲突,有效防止暴力升级。公民社会的觉醒和媒体的责任感,是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关键。只有透过透明、公正的治理与沟通,洛杉矶乃至整个美国才能走出分裂与对立,迈向包容与共融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