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2025年,美国国会提出了备受瞩目的《数字资产市场明晰法案》(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简称CLARITY法案,旨在为数字资产领域建立一个明确、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监管框架,这标志着美国数字资产法律环境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期。 CLARITY法案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和农业委员会于2025年5月29日共同引入,是对早前市场结构框架讨论草案的升级版。法案整合了此前FIT21议案的部分内容,继续采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共同监管数字资产的思路,但在监管范围、定义和具体执行机制上做出了关键性调整。 法案的核心亮点之一是建立一个临时注册制度,针对数字商品交易所、经纪人及交易商设定了过渡期注册要求,取代此前讨论草案中的“意图通知”模式。这一制度要求相关机构遵守严格的信息披露、记录保存和会员资格管理规定,直到完成全面的CFTC注册为止,意在保障市场的透明性和合规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概念定义方面,CLARITY法案突破原有笼统模糊的关联关系术语,采用更切合数字商品特性的专用定义,如“数字商品关联人”和“数字商品相关人员”以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责任和监管边界。此举有助于减少监管执行过程中因定义歧义引发的争议,提升法律的操作性。 针对内部人士的交易行为,法案引入了分层次的限制措施。具体来说,法案将对关联人与相关人员的代币销售施加不同程度的约束,这些限制会随着区块链系统的成熟度逐步放宽。该做法体现了对行业发展阶段性的理解,既防范潜在的内幕交易风险,也给予市场成长空间。 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数字资产领域的重要创新,CLARITY法案在该部分设立了适用的“安全港”条款,明确规定非托管协议参与者,如开发者和验证者,不需要进行注册。
这一规定减轻了技术开发者的合规负担,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同时也反映出监管机构对去中心化业务模式的包容性与灵活态度。 投资合约资产方面,法案作出明确规定,确认通过投资合约形式出售的数字资产不被认定为证券,这一点比早期讨论草案更加明确和具体。此外,法案还设定联邦优先原则,预防州证券法与数字商品合规标准产生冲突,统一监管框架,有助于减少跨州运营的法律障碍。 就资产托管问题而言,法案与SEC发布的SAB 122报告精神保持一致,并废止了此前的SAB 121规定,明确规定监管机构通常不得要求金融机构将客户资产计入其负债。该调整为金融机构在托管数字资产时减轻了潜在的财务压力和风险,提高了托管服务的可持续性。 国际合作方面,CLARITY法案强调了美国与海外监管机构的协作,鼓励跨境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
鉴于数字资产市场的高度全球化特性,跨境监管协同对于应对洗钱、欺诈及其他潜在风险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CLARITY法案体现了美国国会对数字资产产业稳步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双重考量。通过更加明确的法律定义、合理的过渡和监管机制以及充分考虑创新业务模式的多样性,法案努力为数字资产市场建立一个包容且高效的监管环境。 尽管该法案尚处于立法初期阶段,未来在执行过程中仍会面临技术变革和市场演变带来的挑战,但其出台无疑展现了美国在全球数字资产监管领域的领导力和责任感。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深入理解并积极适应CLARITY法案的相关规定,将有助于把握政策红利,规避合规风险,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 数字资产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其复杂的技术特性和多样的业务模式要求监管政策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CLARITY法案在立法层面上的创新尝试,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数字资产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合作的加强,数字资产行业有望迎来更加规范、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时代。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合作及积极应对,将最终推动数字资产市场迈向更加成熟和稳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