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墨西哥及欧盟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30%的关税。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比此前宣布的关税幅度更大,也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强硬态度进一步升级。此举立即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应,并对全球贸易环境及经济前景产生巨大影响。 特朗普在其主张严厉贸易政策的同时,强调对墨西哥的关税是鉴于其在遏制非法毒品流入美国方面的表现尚未达到预期。他在致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谢因鲍姆的公开信中表示,虽然墨西哥在协助美国加强边境安全做出了努力,但“远远不够”,因此决定自2025年8月1日起将对墨西哥产品征收30%的关税。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关税并不适用于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CA)框架下进入美国的产品,这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在保护本土产业与促进特定贸易协定之间的权衡。
同时,针对欧盟的此次关税措施也带来了显著升级。此前特朗普曾宣布对欧盟商品实行20%的关税,而此次涨至30%,原因直指美国与欧盟之间严重的贸易逆差问题以及试图通过施压推动更有利的贸易协议。欧盟高级官员迅速回应,欧洲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强调,30%的关税将严重扰乱跨大西洋供应链,伤害双方企业、消费者及医疗领域的利益。她同时表态愿意继续与美国展开谈判,寻求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但也准备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保护欧盟利益。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公开表达了对这一决定的“强烈不满”,并呼吁欧盟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加快准备应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欧洲多国政府也在紧密商讨可行的应对方案,防止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导致经济动荡。
从全球视角来看,特朗普自2025年1月重新执掌白宫以来,已经对包括加拿大、英国、越南、中国等在内的多国实施或调整了关税措施,试图通过更强势的贸易壁垒来推动所谓“美国优先”的政策。尽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和投资信心的波动,但特朗普政府仍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亟需通过达成更多贸易协议来稳定经济和提升其政治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对加拿大宣布的最新关税甚至高达35%,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关税体系变得日益复杂。虽然根据USMCA协议,部分加拿大与墨西哥的产品可能依然享受豁免待遇,但具体的最终决定仍待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明确。北美三国围绕贸易政策的谈判因此进入一个更加敏感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 欧盟方面,尽管已经准备好对来自美国价值约210亿欧元的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并且此前因特朗普对钢铁和铝材的关税而采取悬挂措施,但目前欧盟尚未决定是否延长对这些报复性关税的暂停状态。
整体而言,欧洲的回应策略既包括继续维护既有的多边贸易体系,也要适应特朗普政府日益强硬的单边主义倾向。 经济学专家普遍认为,此次30%的关税提升,不仅将对相关产业链造成广泛冲击,而且有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重新配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终端消费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国际经济非营利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国际经济学主席乔什·利普斯基指出,欧盟的应对将成为未来贸易战走向的关键,这也是迄今为止贸易争端中“最为危险的时刻之一”。 除墨西哥和欧盟外,特朗普政府还向超过二十个国家发出了调整关税的通知,显示美国将持续推行激进的贸易调整政策。虽然此举明显旨在纠正所谓的贸易不平衡和保障国家安全,但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可能短期刺激某些国内工业,另一方面却极易引发国际反制,进而引发更广泛的贸易战,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也正面临复杂局面。首当其冲的是进口成本的提升,这可能导致部分产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受损;同时对相关进口依赖型产业链造成冲击,进而影响供应稳定性和就业市场。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关键节点,贸然加征高额关税存在加剧不确定性的风险。 未来数月,随着8月1日关税生效日期临近,各方紧张的贸易谈判将持续进行。虽然欧盟明确表态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如果谈判进展缓慢甚至失败,贸易战升级的可能性极高。此举不仅可能导致双方经济遭受重大损失,还会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造成深远影响。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此次对墨西哥和欧盟的30%高额关税举措,既反映了其政权坚定实施“美国优先”战略的决心,也揭示了在全球化复杂背景下多边贸易体系的脆弱性。无论是美国国内产业保护还是国际关系的平衡,都将在未来经历严峻考验。为缓解贸易紧张和实现经济互利,国际社会需进一步推动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寻找有助于长期和平共赢的解决路径。随着形势的发展,全球贸易格局或将迎来新的重大调整,影响深远且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