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司法部公布消息,两名中国公民因涉嫌非法携带一种名为“麦粒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真菌进入美国而被正式起诉。麦粒赤霉菌是一种能够引起小麦、大麦、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穗腐病”的病原体。科学文献表明,这种真菌具有极高的危害性,能够对农业生产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被美国政府列为潜在的农业恐怖主义武器。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美国司法界和农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将中美关系中科研合作与安全隐患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涉案的两名中国公民分别为33岁的燕庆剑和34岁的刘尊勇。调查显示,两人均接受了来自中国政府的资助,从事与麦粒赤霉菌相关的科研工作。
其中,燕庆剑曾在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刘尊勇则在中国的一所大学工作,研究方向相同。根据美国司法部发布的起诉书及调查材料,刘尊勇在2024年7月27日经底特律机场入境时,被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现其行李中藏有麦粒赤霉菌的样本和相关科研材料。起初,他对携带这些材料的事实多有否认,声称不知情。然而后续进一步审讯表明他刻意藏匿生物样本,并坦承是为了规避美国相关限制,将材料带入该国以在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室继续研究。调查文件还披露,燕庆剑与刘尊勇为情侣关系,燕庆剑的电子设备中存有其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信息及忠诚宣誓。美国检方认为,二人隐瞒实情、携带生物病原进入美国的行为属极端危险,可能对美国农业基础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麦粒赤霉菌属于一种真菌病害,可以通过污染农作物导致丰产受损,严重时可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不仅威胁粮食安全,也影响相关产业链和国际贸易。美国联邦调查局强调,这种真菌的故意引入可能构成农业恐怖主义行为,愈发凸显生物安全防范的重要性。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表示,政府的最高使命就是保护美国人民和国家免受敌对外国势力的威胁。她称,涉案者试图隐秘带入破坏性物质,将面临多年监禁。美国地方检察官杰罗姆·戈根也指出,这起案件彰显了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阻止致命生物威胁入境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警示科研合作环节不应成为国家安全风险的漏洞。涉事的密歇根大学于事件曝光后发表声明,坚决谴责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声明中明确指出,涉案个人的研究项目并未获得中国政府资助,学校正在积极配合联邦执法部门调查,确保学术诚信和安全防护。此次事件暴露了国际科研合作在法律监管、伦理审查和安全防控方面的空白与隐忧。随着全球科研交流愈发活跃,中美之间在先进农业科技领域的交流也日渐频繁。然而双方必须加强信息透明和风险评估,防止科研成果和物质被滥用或成为潜在的安全风险。生物安全专家指出,针对可能被用于恐怖主义的病原体,境内实验室和高校应强化管理和监控。同时,入境检查环节也需要配备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更严格的审查制度,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麦粒赤霉菌一旦在美国重要粮食产区蔓延,将对国内粮食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产区农场主、粮食加工企业和出口商都将受到直接冲击,进而波及国家整体经济稳定。此外,此类病害还可能引发农产品价格波动,扰乱国际市场。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类似威胁,全球范围内对麦粒赤霉菌的防控水平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焦点。此次案件还反映了中美战略竞争中的隐秘战线——农业安全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博弈。随着双方技术实力与情报对抗的提升,涉及敏感生物材料的科研人员背景审查和合作项目管控将更为严格。
美国政府通过这次案件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任何试图利用科研平台实施潜在破坏活动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未来,宰制生物安全风险与推动科研创新之间如何平衡,仍将是全球科研界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防范农业恐怖主义,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计与健康。各界应进一步关注生物威胁防范,支持法规完善和技术创新,共同筑牢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的防线。综合来看,美国指控中国科研人员涉嫌走私麦粒赤霉菌的案件,不仅是一宗法律与安全事件,更牵动着学术合作、国际关系、生物安全和农业经济多个重要领域。随着后续调查的深入和司法程序展开,此案或将进一步揭示更广泛的跨国生物安全隐患,促使相关部门加大防范和监管力度,为全球农业和平与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