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快速变化的当下,欧洲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发展机遇。欧洲中央银行与欧盟委员会领导人联手阐述了欧洲在应对未来竞争时的优势及应积极采取的改革措施。保持竞争力,对于欧洲的未来至关重要,推动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力是保障欧洲人民生活质量、就业、安全及福利的关键。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全球革命正在展开,而欧洲如果不采取行动,可能会被边缘化。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地缘政治格局变动使得依赖性转化为弱点,高企的能源成本也对企业构成沉重负担。尽管如此,欧洲的前景并非黯淡无光,欧盟拥有多项优势基础,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变化,并制定计划弥补自身不足。
欧洲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支撑。独立的中央银行秉持价格稳定的政策,通胀率正稳步回归至2%的目标水平,这有助于借贷成本的下降。此外,欧洲公共债务和赤字水平较其他主要经济体更为健康,保障了财政的可持续性。人才方面,欧洲拥有充沛的高科技人才储备,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数量接近美国,作为创新的源泉,欧洲每年在全球专利申请中的占比亦稳步提升。加之欧洲家庭庞大的储蓄规模,为创新和投资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支持。 当前,能源转型为欧洲带来了显著机遇。
随着向安全且低成本的清洁能源转型的稳步推进,预计到2030年,欧洲超过40%的能源消费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价格,还增强了能源安全和独立性。借助这一趋势,欧洲有望成为全球清洁技术创新的中心,尤其在部分国家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欧洲的领先地位更显重要。贸易方面,凭借其独特的全球贸易地位,欧洲能够灵活应对供应链挑战,维持广泛的国际合作。欧盟是7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并持续拓展新协议,最近还与4亿拉美人口地区达成合作。欧盟的贸易协议因其明确和诚信而得到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
然而,欧洲的诸多优势若被内部结构性问题所制约,将难以转化成实质性的增长动力。为此,欧洲亟需在营商环境、投资便利性和成本控制等关键领域推动深刻变革。创新企业在欧洲面临成长阻碍,只有三分之一的高校专利得到商业化,企业在单一市场扩张过程中仍遇众多内部壁垒。尽管储蓄丰富,但创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风险资本支持,原因之一是资本市场过度分散,缺乏规模效应和整合。投资环境也存在诸多障碍,近三分之二的欧盟企业认为繁琐的监管限制了投资意愿。同时,仅有14%的企业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显示数字化转型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漫长的审批程序、繁杂的报告要求以及数字法规在各国实施的不一致性,加剧了企业负担。能源成本的居高不下亦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虽然绿色能源的广泛采用为就业和安全保障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能量损耗使得企业成本尚未显著下降。要实现真正的成本降低,必须加大对电网基础设施和储能技术的投入,并推动智能化市场设计。 面对这些挑战,欧盟已积极响应,近期推出了竞争力指南(Competitiveness Compass),提出多项雄心勃勃的改革方案。这些措施旨在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类障碍,确保企业拥有获得资金、计算资源、能源和技能的必要条件。
例如,欧盟计划推出所谓的“第28号机制”,旨在为创新企业提供涵盖公司法、破产法、劳动法及税收的统一法律框架,降低跨国运营的复杂性。此外,设立储蓄与投资联盟,将保障创新企业寻找风险投资的渠道,增强资本市场的统一性。技术层面,欧盟计划开放其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网络支持企业研发先进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欧洲央行也将以数字欧元项目为代表,推动数字支付技术走在全球前沿。与此同时,简政放权运动即将启动,目标是深入简化可持续金融报告、安全尽职调查等相关法规,降低企业合规负担。能源价格的降低同样是政策重点,欧盟通过推动市场整合、增加长期合同能源采购以及减税措施等手段,力求实现能源成本的实质性下降。
综合来看,欧洲正迈入一个关键转型期,既拥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也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欧洲央行与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未来将不遗余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释放欧洲的潜力。及时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与能源转型,将确保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维持竞争优势,为广大企业与居民带来切实福祉。未来几年,关注欧洲政策动态和相关改革进展,将有助于洞察欧洲经济发展脉络,抓住更多合作与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