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南在数字经济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发展动力,尤其是在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的监管上迈出了关键步伐。2023年,因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措施不足,越南被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列入灰名单,给国家的国际金融声誉带来不小挑战。为了重塑形象、吸引海外投资,同时遵守国际监管标准,越南政府于2025年6月通过了《数字技术产业法》,为加密货币行业建立了系统化且严格的法律框架,决定于2026年1月正式实施。这项法律不仅标志着越南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也成为其回应FATF监管压力、摆脱灰名单身份的重要举措。 FATF作为全球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领域的权威机构,旨在通过制定国际标准规范会员国的金融行为。被列入灰名单不仅意味着监管存在漏洞,还可能导致外资流入减少、国际银行合作受限,严重影响国家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国际信用。
越南在2023年被列入灰名单,主要因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监管不力、客户身份识别措施薄弱以及对非法资金流动控制不足。对此,越南政府认识到必须加速数字资产领域的合规建设,通过立法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合法确认和有效管理。 《数字技术产业法》明确划分数字资产类别,区分加密资产与虚拟资产。前者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后者涵盖非金融性质的虚拟商品和权益。区别这两类资产有助于实施差异化监管,针对性防范风险和打击非法行为。法律同时排除了中心银行数字货币(CBDC)和证券类金融工具,保持监管边界清晰。
法律规定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和钱包服务商必须履行严格的身份验证、交易监控与报告义务,确保客户尽职调查(CDD)和反洗钱措施的全面落实。通过让监管机构深入参与数字资产的流转过程,越南有效弥补了此前监管漏洞,大幅提升了金融交易的透明度。这对遏制洗钱、诈骗等数字资产犯罪具有积极作用,也成为越南与国际监管协作的重要基石。 越南在推动法律实施的同时,积极搭建监管沙箱,允许区块链、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创新项目在受控环境下试验,既促进技术发展,又保障风险受控。政府还出台多项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鼓励区块链和数字技术初创企业落地。尤其对本土数字人才给予税收减免和行业激励,吸引海外专家来越发展,助力构建数字经济创新生态。
通过合规与创新并行,越南在国际社会展现了其数字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近期多起加密诈骗案件揭示了此前监管空白的弊端,也促使法律尽快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同时,越南与多个国家监管机构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打击跨境数字资产犯罪,进一步提升执法实效。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回应了FATF关于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透明度的重点要求,也展示了越南对国际金融规则的积极配合。 《数字技术产业法》的实施,有望成为越南摘除FATF灰名单的关键一步。国家银行同步加强反洗钱法规更新和风险评估,确保监管措施系统完善。
一旦监管体制成熟,国际金融社区对越南的信任将显著增强,外资流入和跨境合作将步入良性循环。此外,法案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的法律确定性,也极大提升了投资者和创业者的信心,推动加密资产业务正规化,为越南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越南的新法律不仅关乎合规,更是一种经济战略,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拓展发展空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协同推进,越南有望借数字资产产业链吸引全球风险投资和技术,打造东南亚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政策上的税收优惠、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三管齐下,为越南未来的数字经济生态注入强大动力。 总结来看,越南通过加密货币立法回应FATF标准,不仅是为摆脱灰名单困境,更是重塑国际金融形象和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之举。
这部法律通过明确资产类别、强化监管措施、推动行业创新,促进了国内数字资产市场的规范发展。未来,随着监管深化和国际合作增多,越南将在全球数字经济地图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区域数字创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