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球以及各国就业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曾经掀起“辞职潮”的大批员工纷纷跳槽,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和薪酬提升。然而,时至今日,最新数据和研究揭示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在现阶段,坚守现有岗位的员工,其薪资增长速度反而超过了那些选择跳槽的求职者。这个被称为“Big Stay”的职场趋势,背后反映的是职场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博弈的再平衡。面对这一新趋势,作为职场人士的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未来影响,为个人职业规划奠定科学基础。 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企业招聘态度趋于谨慎。
许多公司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和裁员的反复后,更倾向于保守稳健的用工策略,避免盲目扩大人手。而这种招聘上的收紧,导致跳槽获取更高薪水的难度明显加大。许多白领行业尤其如此,金融、科技、咨询等行业表现出明显的用工观望情绪,这不仅使得新入职员工的薪酬谈判处于弱势,也使得现有员工留任成为职场的“安全区”。 统计数据显示,至2024年中,多行业中,选择留在岗位的员工,其年薪涨幅首次高于频繁跳槽的员工,反差明显。2022年夏天,跳槽者的平均薪资上涨率高达8.5%,远超留职者的5.9%。但至今,这一局面逆转,薪资增长率呈现出守成派的胜出。
不难看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不愿“高薪抢人”,留职员工反而稳步提升薪资待遇,保障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和企业凝聚力。 白领阶层成为这场“大留守”现象的焦点。基于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商业管理等领域的数据显示,行业内留职员工的薪酬增速持续攀升。信息领域的平均时薪同比增长超过6%,而专业商务服务领域的增长亦达5%左右。可见,稳定的岗位不仅提供了稳定收入,还逐渐促使薪酬状况改善,从而吸引更多员工选择“不跳槽”。 留职带来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职位和职业的稳定性。
在招聘门槛升高的背景下,内部晋升和岗位调整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现实路径。拥有几年甚至数十年经验的职工,享有较低的失业风险和较高的议价空间,这一点在经济不确定性持续的时期尤为珍贵。相比之下,频繁跳槽尤其是近期失业后重新找工作的人,面临招聘市场的收缩,优惠条件变少,加薪空间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他们降低期望,接受次优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跳槽者并非完全主动选择,而是被大环境裹挟。近年因公司裁员或经济波动而被迫失业的人数增加了不少。被动跳槽者在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不得不降低目标薪资或职位层级,致使平均薪资涨幅不及留职者。
对此,专业经济学家提醒,择业时不仅要关注薪资,也应科学评估职位的长远发展潜力和工作稳定性。 另有专家指出,现阶段白领职场年轻人与新入职者面临更大挑战。招聘岗位减少,岗位竞争激烈,许多新毕业生甚至面临“学历通胀”现象,即持有高学历却被迫接受无需学位的工作。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饱和和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渗透部分岗位,年轻人和求职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调整对薪资和职位的合理预期。 虽然部分行业如专业商业服务仍存在一定的招聘增速,但与繁荣时期相比仍显疲软。信息技术领域招聘虽略有回升,但依旧低迷,金融行业招聘放缓趋势更为明显。
这一点也加剧了职场“留守派”的优势,诸如银行、财务和IT部门的中高层人员,往往在工资和职位稳定提升方面受益不少。 职场人士应从这一趋势中汲取经验。首先,探索与提升个人专业价值是留职稳步增薪的关键。通过持续学习、技能升级和项目经验积累,增强在现有岗位中的不可替代性,能为自己争取更优薪酬奠基。其次,理性评估跳槽风险和潜在收益,避免盲目追逐短期高薪诱惑,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第三,应保持对市场动态的关注,适时调整职业规划,诸如利用内部轮岗、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拓展职业发展可能。
总结来看,当前经济及就业市场环境显著倾向于奖励那些留守岗位的员工。白领阶层的“大留守”现象不仅反映了公司招聘策略、经济不确定性和行业结构调整,还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复杂性。作为职场个体,理解并适应这种变化,学会在稳定中寻找发展机会,才是应对现今职场挑战的明智策略。进退之间,择优而居,方能在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下实现薪资和职业的双重增长。未来,随着市场行情回暖,跳槽与留职的天平或将重新恢复平衡,但“Big Stay”现象的深远影响将长期指引职场人士的职业选择与规划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