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日趋密切,欧洲航天局(ESA)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以来都是强有力的伙伴,从月球探测到火星采样返回计划,再到地球观测多个领域均有深度合作。然而,随着NASA2026财年预算草案的发布,削减多项探测项目投资议案浮出水面,给两大航天巨头的协作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也迫使ESA重新评估并调整未来的战略规划。 根据最近发布的消息,ESA高层在6月12日的理事会会议上深入讨论了NASA预算案中提出的取消或大幅减少相关项目资金的风险,ESA总干事Josef Aschbacher坦言,多个领域将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那些依赖双方合作完成的载人及无人探索任务。举例来说,计画中由ESA提供服务模块的Orion飞船若预算削减被采纳,将在Artemis 3任务后终止生产,随之影响深化月球网关(Lunar Gateway)太空站项目以及火星采样返回(MSR)任务。此外,ESA参与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Rosalind Franklin)火星车若NASA中止支持,也会遭遇进展瓶颈。 ESA面对这些潜在变化,正展开全面影响评估,力求保障成员国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ESA方面强调,“我们正在全面研究可能的选择和措施,确保已有投资能被充分利用。”短期内ESA还将持续推进与产业界的合作,尤其是围绕服务模块的交付计划,这该交付任务原定于今年为Artemis 4飞船提供模块支持。ESA探索替代潜在任务,让欧洲自行承担服务模块的担负和相关探测任务,体现其应对风险的灵活性和韧性。 此外,ESA科学部门负责人卡萝尔·蒙代尔(Carole Mundell)透露,ESA目前与NASA有19个联合运作的空间科学任务,仅有少数几个航天早期研发阶段项目面对影响较大,特别是“EnVision”金星探测任务、“Lisa”引力波探测器和X射线望远镜“New Athena”,这三项均依赖于NASA的关键贡献。尽管如此,欧洲具备足够技术能力在必要时单独推动项目,实现航天自主权。 地球观测领域同样面临变动。
ESA与NASA共同开发的Sentinel-6卫星系列用于监测全球海平面变化,而计划中的第三艘卫星Sentinel-6C命运尚未明朗。ESA地球观测主任西蒙内塔·切利(Simonetta Cheli)提到,虽然预算削减可能导致NASA退出,ESA正评估各种备选方案来保证任务连续。 ESA与NASA之间的密切合作虽然存在变数,但两机构保持开放且透明的沟通渠道,NASA多次向ESA通报预算进展,双方期望找到减少伤害的最佳方案。针对预算削减的压力,ESA还积极寻求全球更多合作伙伴,扩大对外联盟以形成互补效应。 作为全球国际合作最为广泛的联盟之一,ESA目前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这种强大网络为ESA应对NASA预算缩紧提供了重要依托。
ESA高层多次强调,作为全球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ESA将兑现承诺并持续推进项目,不会因单一合作伙伴变化陷入停滞。 在扩展国际合作方面,ESA已经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签署新的合作协议,聚焦人类航天领域。这一合作的长远目标包括ESA宇航员可能访问印度计划于2030年代发射的空间站,这也为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欧洲宇航员提供了新的平台。近来ESA总干事访问加拿大,与加拿大航天局签署联合声明,进一步加深双方合作。巴士排他加拿大作为ESA的合作国,在即将召开的11月部长理事会议上有望加强参与感和贡献度。 ESA对与中国的合作保持谨慎态度,尽管拥有一些太空科学领域的小规模项目,如预定于今年底发射的“微笑”(SMILE)空间科学卫星,但双方尚未展开新的重大讨论或合作计划,反映地缘政治及技术安全考量的影响。
展望未来,ESA正面临重大的内外部调整机遇。一方面,NASA潜在的预算非仅是挑战,更为ESA加速航天自主权和多元化国际合作打开窗口;另一方面,ESA需在确保既有项目持续推进与拓展新合作之间取得平衡,实现长远发展的稳定格局。 当前,ESA全力以赴,力图将预算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期望在11月的ESA部长理事会议上明确下一阶段资金路线。在全球航天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ESA的选择不仅影响欧洲航天产业的走向,也将对全球航天合作网络造成深远影响。未来ESA将利用广泛的国际合作结构,加强与印度、加拿大等国的伙伴关系,提升自我技术能力以应对不确定环境,争取在新一轮航天竞赛中保持领先。 总而言之,NASA的预算削减提案使ESA不得不重新定义其合作关系和战略布局,但在ESA的主导下,欧洲航天具备强大的灵活应变和持续发展的实力。
无论挑战多大,ESA都在寻找突破口,巩固并拓展欧洲在全球航天领域中的地位,助力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