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科技和电商巨头,亚马逊在企业管理和人才激励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25年,亚马逊宣布将实施更加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首次将企业文化,特别是其核心的领导力原则,正式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该举措不仅反映了亚马逊CEO安迪·贾西对强化公司文化的高度重视,更凸显出企业对高绩效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深刻变革。 亚马逊长期以来依靠其独特的领导原则(Leadership Principles)指导员工日常工作,这16条原则强调客户至上、成本意识、创新精神以及高效执行等方面。此前,这些文化理念虽深植于亚马逊的企业环境,但在实际绩效评价中多为间接考量,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本次更新,亚马逊采用一个三层次评级体系,系统地衡量员工在价值观体现和领导原则执行上的表现,并将其与传统的工作表现和潜力评分结合,形成整体价值评分。
新的绩效评估体系采用更加细化的标准,将员工划分为“表现卓越的榜样”,“高绩效”,以及“需改进”等不同层级。值得注意的是,仅有约5%的员工能够获得最高的“角色模范”评级,这不仅意味着对优秀人才的严格甄别,也在激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践行领导力原则。这种等级划分结合绩效和文化表现,使得员工的晋升、薪资调整乃至继续留任都直接关联于其对亚马逊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引入文化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体现了亚马逊加强内部凝聚力与强化团队合作的战略目标。CEO贾西致力于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高效团队,他不仅推行严格的返岗政策,精简管理层级,还调整薪酬体系以更好地奖优罚劣。亚马逊近期还发布了一系列教育视频,详细解读每条领导原则,帮助员工深刻理解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内化为工作习惯和行为准则。
此外,贾西警示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组织效率升级,同时可能缩减部分岗位,这进一步要求员工在文化适应和绩效表现上展现出更高的竞争力。 从行业角度看,亚马逊这一举措属于科技行业近期普遍的人才管理转型趋势。微软收紧了对被裁员员工的重新录用政策,谷歌和Meta则调整绩效奖励机制,更加突出对顶尖人才的认可和激励。亚马逊以其庞大的全球员工基数和复杂业务场景为例,通过强化文化指标,体现对人才选拔和培养标准的提升,鼓励员工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企业归属感。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严格绩效评估体系也引发了部分员工的担忧和争议。过去,该公司“堆叠排名”(stack ranking)文化因其激烈的竞争性和严格的淘汰机制备受批评,有前员工指出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不透明和过度苛刻的问题。
此次更新则强调管理者需花费充足时间收集全面和客观的反馈,力求减少偏见,确保评估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亚马逊内部文件明确指出,绩效评估是一项高度依赖判断的工作,要求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绩效评审的新流程还有望推动亚马逊在持续创新与顾客体验上的突破。领导原则中的客户至上和创新驱动理念,贯穿于员工的日常工作,通过定量方式监控文化落实程度,能够促使员工在实现业务目标的同时,始终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对于广大员工而言,新绩效体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些真正理解并内化亚马逊企业文化的员工,将更容易获得认可和职业成长。
而对部分面临绩效压力的员工而言,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在工作表现之外的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认同感和领导力体现。此外,企业文化的正式纳入考核,也有助于减少单纯以业绩数字考评带来的短视行为,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长期贡献。 总的来说,亚马逊此次在绩效评估中引入文化作为关键指标,反映了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深刻转变。传统绩效评估过于关注结果和数字的时代正逐步结束,文化、价值观和人才潜力成为考核新焦点。亚马逊通过建立更全面和有层次的考核体系,不仅提升了人才识别的精准度,也加强了企业文化的粘合度,有助于构筑持续创新和卓越执行力兼备的组织。 未来,随着企业文化与绩效体系的进一步融合,各大科技公司必将面临平衡员工压力感受与绩效要求的挑战。
亚马逊经验或为行业提供有益借鉴,即通过制度设计激励员工主动拥抱企业价值观,实现个人成长与组织目标的双向促进,推动企业长期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