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正式宣布,将于本月25日召开重要会议,讨论放宽大型银行的杠杆率要求。此次会议引起了金融业及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预示着美联储可能开启对现行银行资本监管规则的全面检讨和改革。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往往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银行杠杆率作为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其调整关乎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杠杆率要求指的是银行需为其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资产,不论风险高低,均配置一定资本以降低潜在风险。当前适用的大型银行杠杆率被称为“补充杠杆率”,这是直接针对最大最复杂银行设定的资本底线,目的是确保银行在面对市场波动或经济下行时具备足够的资金应对。
历年来,银行业界一直呼吁美联储对这一规定进行调整,理由是补充杠杆率未能充分考虑资产风险,导致某些高评级资产过度占用资本资源,限制了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和市场流动性。尤其在国债及其他被视作低风险的资产处理中,统一的资本要求显得过于严苛,影响银行正常履行其在国债市场中的重要中介职责。此次美联储会议不仅标志着对杠杆率政策的潜在放松,也展示了新任监管官员米歇尔·鲍曼(Michelle Bowman)积极推动监管改革的决心。鲍曼作为美联储新任监管负责人,自上任以来便主张重新评估并优化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以促进银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革的方向预计将包括对资产种类的分类管理,针对传统被认为安全的资产可能实行资本豁免或调整计算方式。此外,监管层或将尝试简化杠杆率的计算方法,增强其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确保资本充足要求既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又不会抑制银行业务创新和市场功能。
金融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此次政策调整,称放宽杠杆率或将激发银行信贷活力,释放更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有观点提醒,尽管监管放松有利于市场活跃,但必须警惕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需保持适度的风险管控和透明度,确保改革稳健实施。此次会议还具有特殊意义,是鲍曼确认担任美联储最高监管官员后的首次重大公开政策讨论,外界因此纷纷猜测未来美联储将针对多项银行监管条例进行调整,推动更加灵活且务实的监管体系建设。尽管具体提案细节尚未公布,但美联储已明确表示将倾听市场多方意见,兼顾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需求。鉴于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加之近年来市场波动加剧,此举预计也将为其他国家央行和监管机构提供借鉴经验,推动国际银行监管规则的协调发展。在市场层面,消息公布后,投资者反应积极,银行股价普遍上涨,市场预期监管放宽将带动银行盈利改善和资产配置优化。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也在调整对流动性风险的判断,各方都在密切关注未来的政策动向。综合来看,美联储拟调整银行杠杆率的举措,不仅体现出对当下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其试图通过政策创新方式平衡风险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努力。对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而言,美国这一监管走向同样值得关注,因为跨国银行监管标准和资本流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全球资本市场格局产生间接影响。未来,随着美联储进一步明确杠杆率调整细节及实施计划,金融机构需要适时调整自身资本战略和风险管理框架,同时投资者应做好资产配置和风险防范准备。总体而言,此次美联储会议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政策调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预示着更加灵活、多维度和动态的监管新格局正在形成。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只有持续推进监管改革,优化资本配置,才能支持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