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二手车交易行业日益活跃。然而,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零里程”二手车销售,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和行业内部的广泛讨论。所谓“零里程”二手车,是指那些已被注册并取得车牌但从未实际行驶过的车辆,却被作为二手车重新投放市场进行销售。这一状况不仅扰乱了二手车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对消费者权益产生了潜在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商务部在2025年5月底召集了包括比亚迪、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等主流整车制造商,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等行业组织与部分二手车交易平台代表进行座谈,意在充分了解现象背后的根源,并探讨有效的监管和应对措施。业内人士透露,当前“零里程”二手车的频繁出现,部分原因来自于近几年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间激烈的价格战。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不少经销商或代理商会先行注册车辆并配备车牌,形成初步销售指标,但实际车辆尚未交付或使用,再通过二手车交易平台进行“转卖”,以此提升销售数据或规避监管限制。这种做法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一种“变相的新车销售”,既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知情和交易风险。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至少有三千到四千家二手车平台存在出售“零里程”车辆的现象,这显示了该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除了行业自身因素,“零里程”二手车现象还反映出二手车市场在监管、信息透明度及消费者保护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空白与薄弱环节。中国二手车市场已经跨入几十万亿人民币的规模,消费者对二手车品质的需求、对交易公平的期望日益提高,但传统的监管制度和市场运作模式尚未完全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此次商务部召开的座谈会除了让汽车制造商、行业协会与交易平台共同探讨销售数据真实性与市场规范问题,更重要的是检视现有的政策框架,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二手车市场信息披露、交易行为的规范管理。
业内专家建议,应构建完善的车辆生命周期信息档案,实现车辆从生产、注册到交易的全程可追溯,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真实准确的车辆信息。此外,推广诚信经营、绑定信用体系也是提升市场透明度、防范类似“零里程”车辆乱象的有效手段。受到相关消息影响,二手车交易平台以及主流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零跑汽车的股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反映出市场对监管趋严及行业信用问题的担忧。香港恒生汽车指数同期也出现了两%以上的跌幅。市场专家认为,规范“零里程”二手车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是促进汽车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杜绝虚假交易、提高市场透明度,才能推动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增强消费者信心,并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建立更加成熟和完善的二手车交易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次商务部召集多方开展深入讨论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政府致力于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监管机制,维护行业秩序,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和公平竞争,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技术手段的应用,预计“零里程”二手车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权益将得到实质性保障。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和相关交易平台也将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缓解新车销售压力,还能提升汽车使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和环保,是实现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毋庸置疑,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提升二手车市场的专业性和诚信度,将极大增强其购车体验和资产保障。
总体来看,此次商务部召集相关方讨论“零里程”二手车销售问题,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在迈向规范化、透明化道路上克服挑战的决心和努力。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监管执行和多方协同合作,中国有望逐步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汽车二手交易生态系统,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