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经历了深刻变革,而这一切的背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无疑功不可没。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激进贸易策略,包括频繁发动关税争端和退出多边贸易协定,令全球贸易局势异常紧张。面对这一局面,欧盟领导人采取了积极而创新的应对策略,试图以自身的团结和力量,联合亚太地区的贸易伙伴,共同构建一个新的全球贸易秩序。欧洲联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贸易影响力不断提升,但特朗普政府的出现使其传统的多边贸易策略遭遇巨大考验。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色彩,其不断威胁和实施对欧盟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意在迫使欧盟在贸易谈判中作出让步。这种以威胁和施压为手段的“贸易战”不仅扰乱了国际市场稳定,也给欧盟经济带来不小的压力。
欧盟领导层对此的反应体现了他们不仅愿意防守,更富有进攻性。欧洲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合作计划,即欧盟可能与亚太地区由12个成员国组成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联手,共同创建一个新的世界贸易联盟。这一联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旨在改革甚至取代当前处于瘫痪状态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维护自由贸易的原则和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兴的贸易集团不保证美国自动加入。冯德莱恩明确表示,鉴于美国此前退出相关多边协定,是否欢迎美国加入将由现有成员共同决定。这一表态体现了欧盟对特朗普时期美国贸易政策的失望与警惕,也传递出欧盟愿意独立打造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心和决心。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进一步强调了欧盟在面对特朗普“破坏性”贸易手段时必须具备的创新与不可预测性。图斯克形容欧盟在贸易谈判中应借鉴美国的“强硬”风格,但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前提。在他的领导下,特别是波兰目前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欧盟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策略,试图通过联盟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合作来抵御外来压力。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也公开支持冯德莱恩的提案,认为在世贸组织多年功能失调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新的自由贸易体系已迫在眉睫。欧盟新的贸易联盟构想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内部成员的团结,更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特朗普政府截至2025年7月的最后谈判期限临近,欧盟领导人面临是否接受更多妥协以避免更严重贸易惩罚的艰难选择。
若无法与美国达成满意协议,特朗普威胁将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势必对欧洲汽车、钢铁、化工等关键产业造成沉重打击。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表示,虽然希望零关税,但若被迫接受10%的关税,也会默许,体现了欧盟在现实压力前的权衡和妥协。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则表达了欧盟希望享受与英国类似贸易地位的期望,但同时也坦言美欧关系复杂多变,尚需观察后续进展。在接近危机的紧张氛围中,欧盟内部分歧和对未来走向的不同看法也逐渐显现。部分成员国支持迅速达成一个基本框架协议,以尽快缓解企业所承受的贸易压力,避免加剧供应链混乱和产业损失。德国的梅尔茨正是这部分声音的代表,他强调时间紧迫,呼吁通过简化的协议来稳定市场。
而另一部分成员国家则考虑到长远利益,愿意承受短期痛苦,以争取更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贸易条款。欧盟领导人选择与CPTPP等亚太国家合作,也是对全球经济趋势的回应。亚太地区经济体增长迅速,贸易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绿色技术、供应链重构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发展动力。通过与这些国家形成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欧盟不仅能扩大市场,还能在新兴领域制定规则,增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此外,这种跨区域合作能够为全球自由贸易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对抗保护主义抬头的风险,为多边贸易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冯德莱恩提出的“欧盟与CPTPP合力打造规则基础的自由贸易”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挑战中诞生的。
欧盟正在努力摆脱过去对美国主导贸易规则的被动依赖,转而寻求多边、包容且基于稳定公平规则的贸易体系。尽管面对美国的不确定性和短视政策,欧盟希望通过自身的团结、创新和跨区域合作,维护以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秩序。展望未来,欧盟的贸易策略也反映出高层领导对国际经济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应对态度。从特朗普时代的贸易争端,到各国经济复苏面临的疲软复合因素,欧盟以开放、合作和规则为宗旨,打造更为均衡、稳定的全球贸易新格局,既是对当下挑战的回应,也是对长远发展的布局。总结来看,欧盟与亚太贸易集团携手,挑战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威胁,是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关系到欧洲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牵动着全球贸易秩序的未来。
无论最终能否成功建立新的贸易联盟,欧盟此举显然向世界传递出坚定的信号: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合作仍是维护全球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欧洲将为此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