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多链技术的快速普及,区块链生态系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多样性。然而,技术的进步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作案手法和躲避监管的手段。权威数字资产风险管理公司Elliptic于2025年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跨链犯罪金额已飙升至210亿美元,较2023年的70亿美元增长了近三倍,揭示了犯罪行为的复杂化和隐蔽性不断加强。 跨链犯罪的核心特征在于黑客利用跨链桥、多链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及无身份验证的交换服务,将非法所得通过多条区块链网络进行迅速转移和洗钱。传统的单链监控手段难以有效追踪这些跨链操作,正因如此,犯罪分子得以通过链跳(chain-hopping)策略,快速穿梭于多个区块链之间,极大提高了资金来源的隐蔽性和追踪难度。 Elliptic的报告强调,约有三分之一的加密犯罪调查案件涉及超过三条区块链,超过四分之一案件跨越五条以上链路,更有 20%的案件横跨十条甚至更多区块链。
这种多链复杂路径使得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面临更高的技术门槛,也为犯罪分子创造了更充足的逃脱空间。 2025年最引人注目的一起安全事件是Bybit交易所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黑客迅速将数亿美元的被盗资金通过多链路径洗白,Elliptic的先进追踪技术协助全球执法机构对该事件展开调查,体现出数据分析公司在打击跨链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还揭示了国家支持的黑客团伙在跨链犯罪中的活跃表现。朝鲜相关黑客组织Lazarus Group利用先进链路混淆技术,控制了上述犯罪总额的约12%。这些团队具备高度组织化和技术化能力,采用快速币种兑换和匿名化现金套现手段,将赃款转移至全球各地,使得追查和资产回收异常困难。 此外,伊朗加密货币服务商也被发现在受美国制裁的行业中进行约3亿美元的跨链资金转移,反映出被制裁国家利用区块链技术规避传统金融限制的趋势。
俄罗斯交易所Garantex的被查封事件则显示,传统金融制裁手段难以完全覆盖基于区块链的资金流动,跨链工具成为非法资金隐藏的新温床。 与此同时,跨链犯罪的泛滥也助推了骗局和拉盘事件的频繁发生,Memecoin的兴起让恶意操控更加猖獗。2024年至2025年期间,众多看似合法的代币项目迅速崛起并随即消失,最著名的案例如名为LIBRA的代币暴涨暴跌,短短几天内通过“拉盘”后资金被匿名开发者抽走,导致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 Elliptic首席加密威胁研究员Arda Akartuna博士表示,虽然犯罪行为日益复杂,但其追踪技术的提升使得跨链交易的每一次资金移动都难逃法眼。Elliptic已实现跨55条区块链和300多个桥接路由的自动化资金追踪,极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和准确度,给跨链犯罪带来一定震慑。 为了遏制跨链犯罪的快速增长,业内专家建议加大跨链安全技术研发力度,推广链间数据共享和监管协作机制,强化对跨链桥接平台和DEX的合规要求,切断犯罪资金流转路径。
同时,投资者需加强风险意识,警惕新兴代币项目的潜在风险,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总体来看,跨链犯罪的激增已经成为数字货币生态系统亟需正视和应对的重大安全挑战。只有融合先进技术手段和全球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犯罪行为,保障区块链金融的健康发展。Elliptic报告为业界提供了宝贵洞见,使监管机构、执法部门和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全面理解跨链犯罪的动态和趋势,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防范策略。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演进,跨链犯罪形态可能更加复杂多样,但精准的数据分析与国际协作同样会不断升级,期待整个行业共筑安全防线,推动真正去中心化且安全可靠的数字金融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