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加密原生资产管理者显著增加了其链上资产配置,资本规模较年初翻了四倍,达到超过40亿美元。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加密生态系统的迅速发展,也揭示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技术及其相关应用在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领域的融合趋势。作为区块链资产管理方案的重要分支,‘加密原生’资产管理公司正逐渐成为推动行业革新的核心力量。 根据权威分析平台Artemis与DeFi收益平台Vaults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2025年上半年,加密资产管理者链上资本从约10亿美元激增至超过40亿美元。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对去中心化金融工具和协议的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借贷、收益产出和稳定币等领域。 DeFi不仅成为机构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也为金融科技(fintech)企业提供了“隐形”的后端支持。
越来越多的数字钱包、交易所和支付平台选择将DeFi协议作为其金融服务基础架构,借助其灵活且可配置的特性,将收益率直接嵌入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率和资本效率。例如,一些大型平台利用Morhpo协议锁定了近20亿美元的资产,这体现了市场对去中心化借贷和借款业务的信心和依赖。 市场份额方面,三大‘加密原生’资产管理机构Gauntlet、Steakhouse Financial和Re7控制了现有链上资产的约三分之二。它们在协议设计、风险管理和资本部署方面表现出极强专业能力,推动了行业成熟与规范化进程。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针对加密行业的放松监管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构的参与意愿,降低了合规风险,进而加快了资本流入速度。 随着DeFi架构的稳步完善,机构对其的认知逐渐转变,从最初的质疑或观望,转变为将其视为补充而非颠覆传统金融的金融层。
其可配置性和透明性使得DeFi不再是“无序且无法监管”的代名词,而成为大量新兴金融服务的基石。正如Artemis和Vaults报告中所述,金融科技公司利用DeFi“简化复杂性”,通过消除诸如交易手续费和操作障碍等摩擦,为终端用户打造无缝的投资与借贷体验。 稳定币收益吸引了大量机构关注。以USDC为代表的稳定币存款为持有者提供安全且具吸引力的回报,许多消费者桌面及移动端应用已开始嵌入相应收益功能。例如Coinbase为USDC存款提供利息,支付巨头PayPal同样推出了基于其PYUSD稳定币的收益计划,大大推动了数字资产的日常使用和认可。 在加密借贷和收益产品中,业内称之为“DeFi莫雷特”(DeFi Mullet)的创新模式正在兴起,即用户界面表现为熟悉的金融科技平台,后台则深度集成DeFi协议。
此种模式既保证了用户体验的流畅和安全,也赋予机构极高的资本运作灵活性。Coinbase的加密贷款服务即采用了这种模式,背靠Morpho协议实现多样化借贷需求,同时降低操作门槛。 用户体验是推动DeFi协议普及的关键。市场表现出用户越来越关注平台的可靠性、预测性以及整体交互体验。那些能够有效降低使用门槛,支持无Gas交易,并通过开放透明提升信任感的平台,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用户留存率和资本“黏性”。 展望未来,加密资产管理行业将继续依托DeFi技术实现快速迭代和创新。
监管环境的稳定和进一步规范将为市场带来更多信心,同时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形态,满足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随着全球资本逐渐认可数字资产的价值和潜力,‘加密原生’资产管理者将成为金融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来看,2025年加密原生资产管理者在链上持仓的四倍增长,是加密行业持续创新及机构资本积极参与的标志。DeFi作为新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角色愈发凸显,其技术优势与用户友好型设计共同推动整个行业驶入高速发展轨道。而金融科技与去中心化金融的结合,将不断引领全球资产管理模式的变革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