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犯罪日益猖獗,信息窃取类恶意软件频繁侵袭全球各类网络系统,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面对愈加复杂的网络攻击手段,国际刑警组织在2025年初联合26个国家展开了代号为“安全行动”的跨国打击行动,成功拆解了与69种信息窃取恶意软件相关联的超过20,000个恶意IP地址及域名,掀开了全球网络打击犯罪的新篇章。 该行动历时数月,从2025年1月至4月,国际刑警组织协同各国执法机构携手布局,从服务器定位、物理网络绘制到精准打击实施均紧密配合,在打击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此次行动摧毁了范围广泛的恶意基础设施,其中包括针对金融欺诈、网络钓鱼、社交媒体诈骗的命令控制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往往作为攻击的神经中枢,既控制并协调恶意软件的活动,也为黑客犯罪提供集中的管理平台。 行动中,参与国家积极合作,纵深推进调查与突袭。
越南警方共捕获18名嫌疑人,并查封大量电子设备、SIM卡、资金及相关注册材料。随后,斯里兰卡和瑙鲁警方相继逮捕多名涉案人员,形成强大打击合力。香港警方对117台分布于89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指挥控制服务器进行了识别和取缔,直接瓦解了多个恶意活动核心枢纽。 此次行动由26个亚太地区国家组成,涵盖了从东南亚到大洋洲、南亚及东亚的广泛地理范围。这种多国联动体现了全球网络安全威胁的跨境特征,以及应对网络犯罪需要国际社会协作的紧迫性。操作覆盖的国家包括文莱、柬埔寨、斐济、香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基里巴斯、老挝、澳门(中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瑙鲁、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萨摩亚、新加坡、所罗门群岛、韩国、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汤加、瓦努阿图及越南等。
“安全行动”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破坏,更在于切实摧毁了这些恶意基础设施背后的黑色网络和犯罪链条。执法部门查获了41台服务器及超百GB的数据资料,深入挖掘相关案件线索,推动32名涉案人员的逮捕与司法程序,彰显了强有力的法律震慑。 恶意软件家族包含像Lumma Stealer、RedLine、MetaStealer、Vidar和Rhadamanthys等多个信息窃取软件,这些“偷窃者”往往通过订阅或地下市场交易在网络犯罪生态中流转。攻击者利用这些恶意程序窃取浏览器缓存、账户密码、信用卡信息甚至加密货币钱包数据。随后,这些被窃取的账号和信息会被转卖到黑客论坛或用于后续的更复杂犯罪,包括勒索软件攻击、数据泄露和商业邮件诈骗。 此次行动中,私营企业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网络安全公司Group-IB为例,提供了关于被窃用户账户的精准情报,帮助执法机构锁定并分析涉及Lumma、RisePro和MetaStealer等恶意软件的目标。Group-IB首席执行官Dmitry Volkov强调,被窃取的账户和敏感信息是网络犯罪攻击金融欺诈和勒索软件的主要入口,打击这些恶意软件直接阻断了攻击链的起始环节。 此外,趋势科技和卡巴斯基等网络安全巨头也贡献了核心情报。趋势科技指出,Vidar、Lumma Stealer以及Rhadamanthys是行动中最活跃的信息窃取恶意软件家族;卡巴斯基提供了关于恶意基础设施的深入分析和信息分享,加速了全球对抗网络威胁的协同攻势。 “安全行动”的成功进一步彰显了全球网络安全合作的典范意义。在当今信息化驱动的社会,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界限愈发模糊,犯罪分子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施跨国犯罪成为常态。
国际刑警组织通过多方合作,整合情报资源和执法力量,有效遏制了一波规模空前的攻击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行动紧随去年一季度对Lumma Stealer影响的多次针对性打击之后,持续强化对恶意软件家族的全面打击。此前,全球执法机构成功缴获了2300多个与Lumma Stealer相关的恶意域名,随后对RedLine和MetaStealer家族的基础设施进行清理,有效切断了恶意软件的传播网络。 信息窃取恶意软件作为黑客活动的初始工具,为攻击者打开了通往目标系统的“后门”,冒险者通过盗取账号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攻击,比如企业内部渗透、关键数据窃取与勒索。这些犯罪行为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数字平台的信任基础。 未来网安专家指出,围绕信息窃取及相关恶意软件的治理应继续强化多边合作与技术创新。
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侦测和防御方法,但同时也被网络犯罪利用升级攻击手段。全球范围内建设完善的威胁情报共享平台,提升跨境执法的速度与效率,是应对日益复杂网络威胁的关键。 此次国际刑警组织牵头的“安全行动”不仅展现了打击网络信用犯罪的决心与力量,也为全球网络安全生态系统注入了信心。各国应持续深化协作,强化法律制度建设与公共意识教育,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防御体系。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执法联动和全民参与,才能筑牢数字空间的安全堡垒,保障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网络安全。 总体来看,“安全行动”的成功是构建安全可靠互联网环境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全球对网络犯罪零容忍的态度。
这场战斗虽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网络空间的持续健康发展仍需每个国家和组织共同努力,紧密协作,全力防范下一波日益严峻的新型网络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