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强化执法和移民管控政策,一批深度嵌入政府体系的私营企业与科技公司迅速崛起,成为警察国家政策的欢欣鼓舞的牟利者。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Palantir科技公司及私营监狱集团GEO Group和CoreCivic的扩张轨迹,揭示这些公司如何借助政府资源和法制漏洞实现利润飙升,同时也引发了民权与人权的广泛争议。 Palantir Technologies成立于2003年,由特朗普的著名支持者彼得·蒂尔与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卡普共同创办。作为一家数据分析软件供应商,Palantir主要为政府机构提供高级“间谍技术”支持,参与国内外的军事、执法及情报行动。他们的软件用于从跟踪移民家庭到制作“击杀名单”,甚至协助以色列国防军实施军事打击。亚历克斯·卡普多次直言不讳地表达对其技术参与执行暴力行动、包括“偶尔杀人”的积极态度,这种直白令人震惊,也引发社会对其伦理和法律责任的质疑。
特朗普上任后,借助Palantir的数据能力,大规模强化了对移民的监控和驱逐行动。Palantir成为政府重要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所谓的“使美国更安全”的议程。公司股票因此大幅飙升,卡普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情绪高昂,称“我们正在成功制造影响,我们为能在不能公开谈论的地方发挥作用而感到自豪”。这反映了警察国家不仅催生了高利润环节,也促使企业心态从单纯的商业运营转向了对强制力乃至暴力行动的庆祝。 除了高科技领域的公司,私营监狱业者同样借此政策机遇获利颇丰。GEO Group与CoreCivic是美国最大的两家私营监狱公司,长期与联邦和地方政府合作,承包关押和运输拘留人员的业务。
在特朗普政府推行更严厉移民执法政策后,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出现多次上涨波段,反映市场对移民人数激增的期待。此外,ICE延续并扩大了与这两家私营公司的合同,承诺投资数千万美元升级监狱设施和运输能力,公开表示欢迎特朗普政府的“更积极的移民执法优先事项”。 私营监狱的存在本身就备受争议。批评者认为,它们将囚犯的自由和人权“商品化”,激励私营公司推动更严厉的执法以保持利润增长。特朗普的政策直接刺激了这一产业链,因此不仅加剧了对移民群体的系统性压迫,也令整个司法系统面临道德和法理的严重挑战。尽管CoreCivic声称自己不参与具体的逮捕和驱逐过程,但其业务模式与政府执法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割裂其责任。
科技与私营监狱的结合还引发了令人担忧的社会控制问题。Palantir提供的数据分析能力支持大规模监视,甚至帮助制造“敌对名单”,对普通公民和少数族裔群体施加无形压力。与此同时,私营监狱则负责实现这些数据所导向的惩罚执行。两者合力构成一个闭环,使得人口的监控、管控和惩罚系统得以高效运转,也加剧了对政府权力滥用的担忧。 此外,特朗普对外扩展拘押设施的设想,如利用关塔那摩监狱及海外设施收押被驱逐人员,甚至包括美国公民,显示出一种跨国界的管控扩张思路。此举不但突破了传统法治边界,也让私营监狱和相关公司的商业前景更加广阔。
与此同时,埃隆·马斯克旗下的DOGE项目被Palantir高层看好,认为其接下来的“联邦政府重塑”计划将促进公司业务,体现了科技创新与政治权力结合的另一面。 然而,这种欢欣鼓舞的牟利背后,是对无数被监控、被拘押、被驱逐个体的深刻伤害。强制驱逐家庭、剥夺基本人权、制造恐惧气氛,使得美国社会在包容、多元、人权保障等多方面倒退。媒体对此多有揭露,母亲杂志等独立新闻机构不断发声批评该体系的黑暗和腐败,但面对权力与资本的强大结合,抵抗显得困难重重。 总结来看,特朗普时代的警察国家政策不仅重塑了美国的执法格局,也造就了一批“欢欣鼓舞”的企业富豪。以Palantir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和以GEO Group、CoreCivic为代表的私营监狱产业,深度嵌入国家机器中,通过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不断挖掘政策变革带来的巨大商机。
它们的兴起不仅令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也提出了有关政府权力、企业责任与人权保障的严峻命题。未来,美国社会应正视并解决由此引发的伦理与法治挑战,寻找平衡安全与自由的可持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