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行业向来是全球并购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环境逐渐从疫情阴霾中回暖,许多业内人士曾对2025年寄予厚望,期待在政策利好和市场解封的背景下迎来新一轮并购高潮。然而,时至今日,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全球并购交易数量和总额依然停滞不前,多个影响因素叠加使得私募股权资金募集和投资节奏放缓,业界的乐观预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2025年开局之初,私募股权巨头如黑石集团等机构曾对外释放积极信号,认为税收改革和监管放松将为交易市场带来利好。黑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乔纳森·格雷曾公开表示,尽管第一季度局势尚不理想,但全年会呈现活跃态势。然而,随着全球贸易局势趋紧,尤其是美国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引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令交易方在决策时显得尤为谨慎。
关税提升带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波动,加剧了投资者的观望心理。以美国为例,到2025年五月,约有4500宗并购交易公布,总价值约为5700亿美元,虽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但远低于2021年前五个月近1万亿美元的交易额。可以看出,尽管并购市场正逐步向疫情前水平回归,但尚未实现突破性的增长。 除了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私募股权行业自身的运作节奏也在发生变化。资金返还速度放缓令投资者等待时间增长,而新基金募集规模同样面临压力。根据PitchBook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私募股权募集资金同比下降30%,仅约4620亿美元。
尽管黑石集团表现抢眼,仍募得210亿美元,但整体行业的募资困境难以掩盖。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多方面。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并购整合,一些标的估值居高不下,令潜在买家顾虑重重。另一方面,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加剧,诸如政策变动、供应链风险、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均令企业高管和财务负责人对交易节奏保持谨慎态度。根据普华永道对近700位首席财务官和高管的调查,约半数人正处于交易初期阶段,但三成因关税问题暂停或重新评估交易方案。 尽管如此,市场仍存在不少积极信号。
私募股权机构在寻找优质资产的动力未减,技术、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成为资金聚焦点。创新驱动的企业并购仍透露着活跃的兴奋点,而优异的运营管理能力和资本整合效应,有助于私募股权基金在挑战环境中实现价值增长。 展望未来,私募股权和并购市场的复苏依赖多重因素。从政策层面看,关税政策的调整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改善将大幅提升交易信心。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企业盈利表现也将在根本上驱动资本配置。机构投资者对基金回报的预期和再投资需求,则需要通过提升交易效率和精选优质项目达成平衡。
市场的等待并不意味着停滞,恰恰是低迷期孕育着未来爆发的能量。私募股权基金应积极应对复杂环境,通过深入行业研究、强化风险管理、创新交易结构,寻找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投资机会。同时,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需关注市场反馈,在保持市场透明度与公平性的基础上,推动更加有利于资本活跃流动的措施。 总体来看,尽管2025年私募股权行业承诺的并购繁荣尚未真正降临,但市场调整和蓄势已成事实。企业和投资者需耐心等待有利时机,同时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未来可能的市场复苏。全球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也将进一步显现,私募股权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将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
随着时间推移,规模和质量兼优的并购项目将逐步回暖,推动整个行业迈入新的增长阶段。私募股权的“沉寂等待”或将转化为更稳健、更具韧性的发展动力,迎来真正属于它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