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影视行业的生产方式和内容创作发生了深刻变化。英国电影协会(BFI)近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AI企业大量采集并利用超过13万部影视剧本,未经授权地训练生成式AI模型,这种行为正在对英国价值1250亿英镑的影视行业构成直接威胁。该报告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未来就业以及政策监管的广泛关注。AI技术的应用虽然为影视制作带来效率提升和创新机遇,但其背后复杂的版权问题与产业生态冲击也不容忽视。报告强调,影视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瓦解的危机,尤其是对初级岗位的冲击尤为严重。此类岗位往往是新入行从业者积累经验和展示才华的重要起点。
自动化技术替代了剧本撰写、翻译、视觉特效及动画制作等环节,令许多年轻人才陷入失业风险,也给整个创意生态带来不确定性。BFI呼吁建立以“选择加入”为原则的知识产权许可体系,迫使AI企业事先获得相关权利人的同意并达成合理授权协议。与此同时,政府正积极考虑相关立法,以保障创作者的权益,并推动公平使用标准的确立。虽然AI具备去龄化演员、模拟地道口音等技术优势,在一些影片中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但这也引发了关于内容真实性与伦理的争议。以奥斯卡获奖影片《野蛮人》为例,主演艾德里安·布洛迪的匈牙利语对话就借助AI技术进行了调整,展示了技术潜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公众对AI技术滥用的担忧。英国影视产业拥有超过1.3万家创意科技企业,伦敦更是仅次于孟买的全球视觉特技人才重镇。
领先企业如Framestore等,参与制作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和BBC的《黑暗物质》改编剧,彰显英国在全球影视领域的重要地位。然而,行业的繁荣依赖于丰富的人才储备和稳固的产业链。报告指出,AI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使得预算有限和经验不足的创作者也能产出高质量作品,拓展了创新空间。另一方面,当前行业内关于AI技术的职业培训仍处于非正式状态,许多自由职业者难以获得必要资源和支持,导致人才技能更新跟不上技术进步步伐。为此,BFI建议加大对AI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投资,促进技术与人力资源的良性互动。此外,报告呼吁开发市场认可、文化包容且符合产业需求的AI工具,从技术层面积极回应行业内对技术应用伦理与多元化的期待。
产业上下游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表达对AI与创意融合的期待及焦虑。CoStar国家实验室负责人乔尼·弗里曼称,AI能够贯穿整个影视生产流程,从剧本开发、前期筹备到拍摄现场及后期制作与发行,都有潜力显著提升创作效率与竞争力。然而,技能转型、职业适应、伦理道德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亟需解决。与此同时,英国广播公司(BBC)总干事及天空电视台高层对允许科技企业未经授权使用版权作品提出强烈批评,强调创作者应获得公平待遇。文化大臣莉萨·南迪在德勤的演讲中重申政府不会支持任何损害创意产业利益的AI政策,承诺未来的立法将以维护创作者权益为核心原则。全球影视产业正处于数字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阶段,英国作为拥有丰富文化遗产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如何在推动技术应用的同时有效保障版权和就业,将关系到其全球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通过规范AI训练数据的使用、构建合理的授权机制、加强行业内部AI教育与技能培训,英国影视产业才能在新技术浪潮中保持活力与创新力。未来,AI既可能成为赋能影视创作者的强大工具,也可能成为破坏产业生态的隐患。平衡技术进步和版权保护,尊重劳动价值与创意成果,是英国影视行业必须迎接和解答的时代命题。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和行业实践的深入推进,预计英国影视界将在技术与法规的双重保障下,实现创新发展与可持续繁荣,继续在全球文化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