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行业经历了多次起伏,不少传统金融机构在面对高风险和监管不确定性时选择了观望甚至退场。然而,2025年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为大型传统银行重返乃至开拓加密资产市场创造了难得机遇。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正密切关注这一趋势,积极谋划扩大其在美国的加密货币业务,力求在数字资产时代占据领先位置。政策环境的变化是两家银行审慎转变的关键驱动力。伴随着总统特朗普新一届政府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思路的显著转向,数字资产领域迎来了更为宽松和积极的政策支持。此举不仅批准了数字资产储备机构的成立,也标志着美国政府愿意为加密市场的正规化和长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这对金融行业尤其是传统银行是巨大的利好信号。
德意志银行在全球数字资产战略的推进中早已开始积累经验。2025年初,该行成为德国斯图加特证券交易所旗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Bison的银行合作伙伴,负责管理并保障用户的欧元资产安全。这不仅强化了德意志银行在欧洲区内的数字货币支付与交易能力,也展示了其拓展多银行服务体系的雄心。此外,德意志银行与亚洲金融科技巨头Crypto.com建立战略联盟,专注于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关键市场的企业银行服务。此举意在构建从法币到加密资产的高效兑换通道,满足跨境金融需求,助力受监管市场内的加密企业实现稳健发展。德意志银行计划将这一成功模式复制到英国及其他欧洲地区,继续扩大其综合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升竞争优势。
反观渣打银行,则聚焦于加密基础设施建设和合规业务拓展。2025年4月,渣打联合OKX交易所与富兰克林邓普顿,推出了一项创新数字担保资产项目,容许机构投资者利用代币化的货币市场基金及加密资产作为交易抵押,并在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的严格监管下运作。该项目显著提升了资本使用效率,同时通过持有场外抵押品,减小了交易对手风险,促进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渣打作为受监管托管方,借助其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优势,推动这一创新解决方案的实施。此外,渣打银行正积极参与稳定币发行竞赛,其香港分行与Animoca Brands及香港电讯合作,计划推出以港币为支撑的稳定币。该团队拟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新政策架构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借助此前参与香港金管局代币化货币试点项目的经验,为香港乃至亚洲稳定币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这种创新不仅优化了资产数字化管理,也为区域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两家银行的积极姿态并非偶然。随着数字资产基础设施逐渐成熟,传统金融机构意识到,拥抱加密领域是保证长远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多项利好政策以及市场对数字资产需求的持续增长,共同推动银行业角色与服务内容的转型。德意志银行与渣打银行抓住了当前美国监管革新的历史窗口,着力深化合作关系,提升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未来正式进入美国加密货币生态布局提前铺路。可以说,2025年或将成为美国加密与银行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起点,推动数字金融服务从边缘走向主流,为投资者和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机遇。
尽管面临潜在的政策调整和技术风险,但国际大型银行对数字资产认可度的提升,将为整个行业注入稳定信心,也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未来,随着数字资产的政策、技术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成熟,预计更多传统银行将跟进德意志银行与渣打的步伐,推动多元化加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合规、创新高效的现代金融生态。从现阶段来看,稳妥推进数字资产服务,强化合规审慎管理,积极适应新兴监管框架,将成为银行抢占数字经济未来的关键。美国作为全球金融重镇,其加密市场的健康发展既依赖于监管环境优化,也期待银行业的深度参与。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在探索与实践中积累经验,有望成为推动美国加密金融转型的中坚力量,引领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行业融合创新。展望未来,数字资产的普及将大大提升资产流动性和金融服务效率,助推全球经济踏入智能化、数字化新阶段。
在此进程中,银行与加密业务的双向融合将产生深远影响,促进更开放、包容且安全的金融生态体系形成,加速全球数字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