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现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冷战后核武器数量有显著减少,但截至2025年初,全球九个核国家合计拥有约12,241枚核弹头,依然处于一个令人警惕的高水平。美国和俄罗斯这两大核武强国掌控着全球总核武库约87%的核弹头,且约83%的库存核弹头正备战状态中,可由军方随时使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七个核国家的核武储备规模虽然较小,但多国正在逐步扩大其核武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全球核武器总体库存虽然还在缓慢下降,但相较于过去三十年的迅速裁军,当前的裁减步伐明显放缓。值得强调的是,库存规模的减少主要归功于美俄两国对退役弹头的拆解处理,而非因为新核弹头的退役。
与此同时,实际军用库存中可操作的核弹头数量却呈现回升现象,这表示世界核威胁仍在持续甚至增大。在具体国家层面,美国仍在以较缓慢速度减少核弹库,而法国和以色列则保持相对稳定的核存量。中国、印度、北朝鲜、巴基斯坦和英国等国则趋向于增加其可用核弹头数量,俄罗斯的军用库存也有可能开始回升。 有关全球核武库存的详细数据表明,约有9,614枚核弹头分配在导弹、飞机、舰艇和潜艇等军事装备上,处于可直接部署和使用的状态。剩余的弹头则是退役但尚未拆解,处于待处理的库存之中。在已部署的军用核弹中,约有3,912枚直接配备在战略和战术导弹或轰炸机基地上。
其中,美俄英法等国的约2,100枚核弹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部署使用,体现出依然存在的核战争风险。 核武库的具体数字因各国金融保密政策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多数核武国家很少公开其核储备规模信息,且不同国家的透明度差异巨大。例如,美国在2010年至2018年间曾定期公布核武库存情况,但之后特朗普政府中断了这项透明举措。拜登政府曾短暂恢复,但自2021年以来再次停止公开库存数据。英国也在2021年停止公开其作战库存、部署战斗部和导弹数量的资料。
2023年,美俄更终止了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Treaty)交换公开战略核弹头和发射装置数据的做法。 在信息受限的条件下,研究人员依靠公开资料、历史记录以及情报泄漏等方式,结合专业分析推算出核武库存的大致规模。例如俄罗斯拥有约5,459枚核弹头,其中4,309枚处于军用库存;美国则拥有约5,177枚核弹头,军用库存为3,700枚。中国的核武库规模为600枚左右,且正处于快速扩充阶段。英国、法国、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和北朝鲜的核武数量则相对较少,但均显示出各自特有的战略调整和军事部署特征。 具体来看,俄罗斯的军用核弹头数量包含超过1,700枚部署战略弹头和多达2,590枚非部署或预备状态的弹头。
美国的战略部署弹头数量略少,同样拥有约100枚在欧洲部署的B61核炸弹。法国目前拥有约280枚部署战略弹头,库存保持稳定。中国则只有少量部署核弹头,其余大多储存在中央集控设施中,但军事专家预计到2030年其核武库将扩充至约1,000枚。英国核武库近年来经历了由降向升的调整,计划将核弹头总数从之前的180上升至260枚。以色列核武规模保持在90枚左右,主因其强烈保密与核战略的模糊性。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核武库预计分别约为170枚和180枚左右,而北朝鲜的核弹头规模则较小,但在持续扩充中,评估为目前约有50枚核弹头可用。
从历史维度分析,自1986年冷战核武库峰值约70,300枚以来,全球核武数量已显著下降到现在的12,241枚。然而,这样的数量仍远远超出实际战略需要,同时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核弹时的规模。尽管多次国际裁军条约推动了核兵器的削减,但其主要效果发生在19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裁武步伐大为放缓,军备现代化反而成为核武国家的主流选择。 现代化进程中,诸多核武器国家投入巨资替换和更新核武系统,包括发展新型导弹、潜艇和轰炸机装备,核弹头的精准度和威力持续增强。此外,新的核武器类型被研发出来,诸如低当量核武器和多弹头分导再入技术,这些趋势使核威慑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进一步加剧。
军事策略方面,部分国家对核武器的角色和使用门槛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加重视其作为政治和军事威慑工具的价值。 国际社会为了防止核扩散和推动核裁军,试图通过条约和外交机制加以控制。最具代表性的非扩散条约即《核不扩散条约》(NPT),旨在限制核武器的扩散并推动核裁减。然而,当前全球核库实际情况显示,大多数核武国家并未真正致力于核裁军计划,反而在不断强化和扩大核武储备,这显然与不扩散条约的精神相悖。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随着核技术和导弹技术的扩散,核态势的复杂性增加。个别国家除传统核武大国外,也在秘密或半公开地扩充核武库,同时对外宣示核力量。
诸如北朝鲜的多次核试验以及快速研发核导弹能力,极大地扰乱了地区甚至全球的安全稳定。而核武库的未来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安全环境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全球核力量的现状呈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图景。一方面,全球核弹头数目自冷战时期大幅减少,体现了一定的裁军成果。另一方面,核武器的现代化和军用库存的增加显示其战略地位并未削弱,核战争风险依然存在。未来核裁军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透明度、增进信任并推动多边裁军进程,以降低全球核风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核武力量的管理和监控不仅是军事问题,更关系到全球战略稳定和人类的共同安全,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不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