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宣布,将于2025年7月底终止来自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的飓风预测数据共享服务。官方声明指出,终止此项服务的直接原因是为“缓解对政府高性能计算环境的重大网络安全风险”。这一决定引发了气象界和防灾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长期以来为全球飓风监测提供重要数据来源的卫星系统之一,停止数据共享无疑将对未来的飓风预报和应急响应带来深远影响。DMSP计划下的多颗卫星,包括搭载有特殊观测仪器“微波成像干涉仪扫描仪声纳”(SSMIS)和近地空间天气监测设备的F-16、F-17和F-18号卫星,承担了多年关键气象数据的收集任务。尽管这些卫星已经超过预定服役寿命,但它们仍持续提供宝贵数据。
F-19号卫星早在2016年便遭遇故障,未能继续贡献观测资料。由于这些卫星构成的防御级数据链路涉及国防部门的安全考量,此次终止共享背后的网络安全隐忧被认为是导致决策的重要原因。网络安全风险的具体细节尚未公开,但NOAA强调对高性能计算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判断决定了数据共享被迫终止。此举反映了当前数字化时代气象数据传输在保障国家安全与开放性应用之间所面临的矛盾。除技术层面的风险,政治和行政因素也被外界广泛猜测。一些观察人士认为,美国现行政权下对气候科学的态度和政策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决定。
从全球气候变化到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气象卫星数据的科学价值不言而喻。美国国防部作为数据供应方,涉及的安全考量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外部的共享范围和方式。与此同时,美国在2014年及以后推出的后续卫星计划,如2024年由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的气象系统后续微波卫星(WSF-M),虽然技术先进,却尚未向气象预报领域公开发布数据,令行业内专家颇为关切。飓风领域权威专家迈克尔·洛瑞指出,缺乏WSF-M数据的支持,本季即将到来的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预测能力将遭受严重影响。该季节通常从六月开始,持续至十一月底,是全球最重要的飓风研究和应对周期之一。面对核心卫星数据的断供,NOAA的国家飓风中心和谷歌旗下的DeepMind与Google Research展开合作,探索应用人工智能(AI)模型强化飓风及热带风暴的预测。
这种基于AI的气象预测试图弥补传统物理模型中数据缺失带来的空白。谷歌DeepMind在模拟气象事件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处理大规模历史天气数据,提升对风暴强度、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的预判能力。尽管AI模型尚处于初步阶段,且存在模型透明度和数据适配性的挑战,但专家普遍认为其未来作为补充工具具有巨大潜力。终止DMSP数据共享的决定,也促使相关机构加快气象数据开放和安全技术的创新步伐。如何保障关键气象数据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更广泛的使用和共享,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说到底,气象卫星数据不仅是气象部门的财富,更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资源。
飓风等灾害天气的准确预报,为政府救灾决策和民众防备提供时间窗口,直接关系到数百万人的安全。网络安全与数据透明之间的平衡,正是当代气象信息体系面临的核心矛盾。从技术维护角度看,旧卫星服役时间远超设计寿命,一方面显示设备稳定性及价值,另一方面也加剧网络漏洞风险。在数字时代,任何系统的老化都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切入点。防止恶意入侵影响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稳定运行,成为国防部不得不考虑的重中之重。此外,国防气象卫星系统与商业气象卫星、国际气象卫星系统形成互补。
未来气象数据的多渠道融合和多技术交叉应用,将是气象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及其他国家在气象卫星发射与数据利用方面持续投入,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模式正在逐步优化。同时,公众和企业对气象信息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期待也在提升,这对卫星系统数据保密和安全性的要求更加严苛。总结而言,美国终止DMSP飓风数据共享的背后,是网络安全风险的警示,也是气象数据生态转型的催化剂。未来气象预报技术将更多依赖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新一代卫星技术的深度融合。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将为气象科学带来新的突破点。
与此同时,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最大共享利用,促进全球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的完善,仍是全球气象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多方协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愈加复杂且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保障人类社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