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曾被市场视为加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激起了投资者极大的热情。多个AI相关代币在推出初期获得了惊人的涨幅,其中Sahara AI和Humanity Protocol尤为引人注目。然而,随着市场迅速调整,这两款代币分别暴跌74%和87%,让投资者陷入深深担忧,市场开始质疑AI代币热潮是否已经达到分水岭。 Sahara AI作为以太坊网络上的新兴项目,最初在Binance上市后价格飙升超过40,389%,一时间成为加密界的话题焦点。但在短短11小时内,价格骤然下跌73%。同样,Humanity Protocol自上线仅仅48小时,市值便缩水87.4%,交易量亦大幅缩减近五成,反映出交易者信心的快速流失。
尽管二者均获得了Upbit、OKX和Bybit等主要交易所的支持,但依然难挡猛烈的抛售压力和市场的冷却。 这些代币价格的崩塌与AI技术的实际应用形成鲜明对比。根据DappRadar的数据显示,自2025年初以来,链上AI应用的活跃钱包数量激增了86%,达到每日450万活跃用户,AI相关DApp用户占据了19%的市场份额,已接近游戏行业的20%。这说明真实的用户采用率和技术进展仍在快速发展,与代币市场价格下跌形成了明显的脱节。 市场整体表现同样反映了这一矛盾。整个AI代币板块的市值已从6月初的166亿美元骤降至目前的59亿美元,跌幅接近64%。
尽管如此,日交易量依然维持在14亿美元的较高水平,表明投机性资本并未完全撤离,交易活动依旧活跃。 投资层面,2025年AI代理项目共募得资金高达13.9亿美元,比2024年全年增加了9.4%。例如Virtuals Protocol自2024年11月以来,已部署超过1.7万个代理,每日平均新增85个,这体现了行业技术层面的积极发展和资金流入的动力。 然而,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AI代币市场的高度波动充分揭示了投机性过剩和基本面不匹配的问题。Sahara AI在短短48小时内从4万多倍涨幅跌回原点,显示出极端的价格泡沫和市场情绪脆弱。即便有主流交易所的挂牌支持,也无法阻止项目早期投资者快速获利了结,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压力。
令人更担忧的是,许多AI代币项目早期发布代币,试图借助叙事热度迅速吸引资金,但缺乏实际产品或可验证的应用。据Phut Crypto的研究显示,88%的AI代理代币项目失败,平均存活周期仅17天,同时75%的交易者在这些代币上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现象揭示了AI代币市场存在的结构性风险和投机泡沫,即热情驱动的资金周期极易导致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不仅如此,当前的代币经济模型也受到业内专家的质疑。BQ9公司CEO Irina Karagyaur指出,依赖于中心化AI系统的项目在2030年前可能面临崩溃风险,并可能影响依附于这些系统的区块链项目。那些与OpenAI、Anthropic等平台建立合作的代币或项目,如果后台基础设施出现问题,将存在巨大生存压力。
尽管代币市场风云变幻,区块链本身作为AI应用底层基础设施却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DappRadar数据显示,多链生态中用户活跃度持续攀升,其中Matchain网络以每日190万用户占据领先,紧随其后的是opBNB和Nebula等网络。全球范围内,欧洲地区占AI DApp交互的26.2%,亚洲21.9%,北美15.8%。这些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的AI区块链应用正在稳步扩展,开发者和用户的基础依旧坚实。 此外,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为AI项目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算力解决方案,成为传统集中式云计算的有力替代。AI智能代理开始广泛应用于DeFi助手、社交媒体智能助手、游戏伙伴等多种场景,真正创造出超越纯投机的实用价值。
2025年向基础设施投资比例提升,反映出资本市场愈加关注技术创新与可持续生态的扎根,而非仅仅热衷于价格炒作。 Karagyaur畅想的未来“价值互联网”愿景,强调AI与区块链结合不仅提升隐私保护,还能为数据贡献者带来收益,这种模式远离了当前多数AI代币炒作的短视行为,更注重长期生态健康和价值创造。她认为,尽管短期内代币价格面临巨大压力,但项目如果能紧抓技术突破、强化服务功能及合理的代币经济设计,将有望熬过市场洗牌,实现真正的产业落地。 总的来看,Sahara AI和Humanity Protocol代币的大幅下跌揭示了AI代币市场的投机性风险和过度炒作现象。与此形成对比的是,AI应用的用户规模、技术实现和基础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市场的调整或许只是必要的阶段性修正,避免过度泡沫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未来,唯有坚持创新驱动、注重项目透明度和生态可持续性的AI区块链项目,能够赢得投资者信心并实现价值传递。与此同时,监管层面的逐步完善和市场机制的成熟也将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实际有用且前景广阔的AI应用,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投资者在面对AI代币市场时应保持警惕,分辨项目的技术实力与商业模式,避免盲目跟风炒作。同时,关注基础设施层面及去中心化AI解决方案,将更有机会抓住行业未来的真正增长点。如今AI技术与区块链的结合仍处于高速演变期,真正的变革与价值落地尚需时间积累。市场转换只是调整步伐,科技进步与生态深化才是持续前行的动力。
。